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高校兼职“追”官乱象
”2008年2月29日公布的《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再次重申此规定。

    但遗憾的是,这些规定中“工作需要”却开了一道制度的小门,尽管规定官员兼职不许取酬,却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比如究竟什么标准才算是公务员的兼职,查出来了又该如何处理,等等。

    “目前有关官员兼职的规定,只是一个模糊的政策框架,这给一些官员可趁之机。”杨帆建议,“国家应禁止党政官员到高校兼职,并进一步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细化,使之真正得以落实。”

    在谈及如何规范党政官员到高校兼职问题时,尹韵公说:“应严格执法,此风不可长。”他认为,有关部门对现任党政官员要加大监管力度,并发动社会、群众广泛监督。一旦发现有官员违规,不但要向社会公示,还要给予严肃的政纪党纪处分,以此告诫官员要忠实于本职工作。

    “官员应注意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在恰当的时候出现在适当位置上。”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齐善鸿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现任高级官员应起到表率作用,主动辞去在高校的兼职。而对于那些有真才实学,又确实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官员,在彻底退休或退职后,通过严格学术背景审查到高校任职也算是发挥余热,但依然要慎重对待。因为人退休了,可关系资源尚在,被自己提拔的人还在岗位上。”

    据了解,在很多发达国家,在任政府官员也是严禁到高校兼职的,只有在卸任后才能到高校任职,而且对其学术背景的审查也相当严格。相反,官员职位本身并非重要条件。比如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财长萨默斯可成为哈佛大学校长,而克林顿本人则落选,前副总统戈尔也只做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普通教授。

    多位受访者认为,在目前高校体制下,禁止在任党政官员到高校兼职有其合理性。当然,根本问题还在于改革现行高校的体制,让公权力逐渐退出,以保持学术的独立性,让高校真正凭借实力而非公权力获得资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简介 >中国隐性权力调查目录 > 第二十七章 高校兼职“追”官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