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节 中国模式
赞扬了地方的创新精神,“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经验很多,从各省的报刊材料看,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好嘛,就是要有创造性”。

    中国创新先锋:深圳

    深圳是“中国创新先锋”,以敢于突破和敢于反思的特区精神,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杀出重围,终于找到了它的定位。在短短30年内,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在这样一个有着1400万人口,活力四射的国际化城市,如果这不是奇迹,就一定是魔幻!深圳特区从诞生起,以“摸着石头过河”和“敢闯敢试”的精神,不断改革创新,率先改革劳动用工制度、率先发行股票、率先取消票证放开价格、率先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冲出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重重藩篱。

    在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采纳了广东省委负责人关于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和汕头开办出口加工区的建议,并当即表示:“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划出一定的地区单独进行管理,作为华侨和港澳商人的投资场所。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宣告了中国经济特区正式诞生。在“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建立之初,建设者们喊出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成为1984年的流行语。当年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财务部,发展成为现在的招商银行。

    2003年深圳讨论它的发展战略,反映了深圳的睿智。2003年年初,一篇2万字、题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长文在网上火热传播。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和现象,认为深圳可能被上海所取代。文中写道:“谁抛弃了深圳?从地缘条件和时代背景来看,深圳近年来竞争力下降是因为处在时间和空间的不利地位,但这是深圳被‘抛弃’的表面原因所在,因为时空因素的限制,是一个经济系统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无法回避的问题,而深圳特区却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表现出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却是有更深层次原因的,那就是深圳过去22年的发展更多是得益于政策倾斜和优惠,而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也没有确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作者警告道:“看来,抛弃深圳的不是别人,正是深圳自己!”中国第一部民间版城市蓝皮书《十字路口的深圳》认为,从1998年至2003年,可以称为深圳的“迷惘时代”,认为“不要说倒霉,这是成熟的代价”。

    现在看来,2003年的担心是多余了。深圳已经找到了其自身定位。1992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针对股市、贸易、房地产三大行业产生剧烈滑坡的情况,“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还很红火的时候,主动进行结构调整,避开香港和上海在金融领域的优势,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方针。以后的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坚定不移地加以贯彻并不断把它推向新的高度。1999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散的时候,深圳抢先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经过9年的努力,终于把虚的事情逐渐做实了。深圳已经培育起了难得的创新文化,容忍失败,敢作敢为,孕育了大量中小科技企业,研发活动成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创新成为一种习惯,形成了“90%以上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科研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科研经费由企业投入、90%以上的专利发明产生于企业”的格局。两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通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和中兴通讯的总部都在深圳。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获准推出中小企业板;2009年又“十年磨一剑”,争取到创业板,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板市场形成错位,赢得长期的发展空间。

    创新的深圳逼迫人们在创新的“刀尖”上跳舞,引领中国的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燃中国梦想简介 >重燃中国梦想目录 > 第二节 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