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节 中国模式
新,20世纪90年代,一部电视剧红极一时,其中的经典名言是: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纽约吧,因为那里是地狱。而今天,中国的深圳堪比美国的纽约,如果你爱一个人,不用送他(她)去纽约了,失业率太高,送他去深圳吧,因为那里是他永远的故乡;如果你恨一个人,不用送他(她)去纽约了,成本太高,送他去深圳吧,那里永远都不会是他的故乡。

    中国经济的鲶鱼:浙江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出于备战的需要,改革开放前30年,国家在浙江的人均投资只有420元,属于全国投入最少的省份。但依靠企业制度创新和政府职能转换,浙江民营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把它活着运回港口,卖价就会比死的沙丁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活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回到港口时就已经死了。在捕鱼的船中,只有一位船长的沙丁鱼在回到港口时仍是活蹦乱跳的,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多得多。由于这位船长严守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发现他的鱼槽中只不过是多了一些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群发现这一不同类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开始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能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浙江正是“中国经济的鲶鱼”。浙江又是“浙江人经济”,大量浙江人走南闯北,可以夸张地说,1/3浙江人在省内,1/3浙江人在省外,还有1/3浙江人在国外。本来缺乏商业传统的许多内陆地区,都被浙江创业家们搅动起来了。正可谓“浙江舞动中国,中国舞动世界”。在浙江,人们并不在意个人创业的失败。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曾办过8家企业,其中7家失败了,但最后一家让他变成了亿万富翁,因为他们知道,办一家企业的失败不算真正的失败。浙江上市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另外还有大量的较有规模的民营企业正在寻求上市。

    提到浙江就必须提到温州。温州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勇于开风气之先,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如今,不仅在全国,在全世界都遍布着温州人拓展发展空间的足迹,享有“中国犹太人”的美誉。2007年温州人均GDP达到3730美元。温州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发展速度全国领先,“陆上温州”取得实效,以洞头县打造的“海上温州”规划宏大,国际化已经初见成效,具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的优势。温州市坚持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出现了大企业“井喷”的现象。2007年,温州市拥有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41家,其中产值超5亿元企业70家,超10亿元企业33家,17家企业集团跻身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产业不断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子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中国的芝加哥:重庆

    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第4个直辖市。直辖12年,重庆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发展势头锐不可当。在区域形象设计中,整体形象简洁清晰,准确的区域形象定位反映重庆的战略地位定位。重庆和美国的芝加哥在产业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美国的芝加哥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和城市转型的好例子。如果说上海相当于美国的纽约,那重庆就相当于美国的芝加哥。

    重庆正努力建设“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的功能定位。重庆实施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和三个功能定位(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实现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目标分三个阶段:第一步,2006~2010年,城市基础建设的成熟期和支柱产业的培育期。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超过工业投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燃中国梦想简介 >重燃中国梦想目录 > 第二节 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