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可见,他对中国处境的极端无奈和担忧。他没有想到,中国在1949年终结长期动乱,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纸币体系,走出债务危机,获得宏观经济的稳定。而且,中国政府成为人力资本的“第一推动力”,终于使中国经济走出千年的“高水平动态均衡”陷阱,出生率下降,完成了经济起飞前的必要准备,终于在1978年迎来一个“五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最早主张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家顾准在“牛棚”里跟吴敬琏说,预料中国的“神武景气”之时一定会到来的,要守时待机。

    1974年12月2日夜,顾准弥留之际告诉吴敬琏“打开行军床休息”,充满了对这位未来中国经济学大家的爱惜之情。顾准去世后,吴敬琏帮着把他推进了太平间。吴敬琏女儿后来问他:“难过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他回答说:“我在回家的路上就是觉得特别特别冷,觉得那是一个冰冷的世界。顾准就像是一点点温暖的光亮,但是他走了。但是,我想,他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光亮……”顾准知道中国已经具备经济起飞的条件,比李鸿章更有信心。顾准设想的“神武景气”在他去世4年后来临,但顾准没有想到中国经济竟会出现多个连续的“神武景气”,在30年里平均年增长率高达8.66%。如图3-10所示,中国人均收入从1978年约300美元狂飙猛进到2009年约3000美元以上,成就中华民族5000年未有之经济变局。数字是无言的,但也是客观的,“井喷式”的人均收入增长是人类经济发展史的一大奇观。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库兹涅茨归纳了现代经济增长的6个特点:(1)人均GDP和人口高速增长;(2)生产力高速增长;(3)经济结构高速变迁;(4)社会和意识形态高速转变;(5)经济发达国家有开拓国际市场和原材料的倾向;(6)经济增长有限扩散到世界人口的1/3。中国完全具备这6个特点。

    新中国成立第二个30年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人民生活水平由初步温饱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跨越。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超过8%,超过2亿人口因而脱离了贫困线。这个财富的创造活动不是一个几千万人口的规模,也不是几亿人口的规模,而是十几亿人口的规模。如表3-4所示,1987年,人均GDP超过800美元,超额完成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2001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进入小康社会阶段;2006年,人均GDP为201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门槛;2009年,中国人均GDP将达3000美元以上,名副其实地成为处于低端的中等收入国家。

    随着人均收入的迅速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生活越来越时尚。在食品构成中,粮食消费量有所减少,水产品、肉、禽、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大幅度增加。人均牛奶消费量从1986年的1.2公斤/人增加到2007年的26.7公斤/人。私人轿车大规模出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0年全国私家车保有量为82万辆,2008年中国私家车保有量在短短十几年内净增2000万辆以上。美国是平均13个人1辆车,按这个标准计算,中国私人汽车总量要翻两番,增加到1亿辆,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在过去30年里,中国百万以上人口中等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国际性城市圈开始浮出水面,北京、上海和深圳等成为超级国际性大都市。大约有一半农村劳动力转入了非农产业,在此之前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规模巨大的人口转移。

    中国摆脱了计划经济所固有的短缺经济,进入了市场充分供给的时代。一向为商品匮乏所困扰的中国人,在短短十几年间便快速进入了相对过剩的时代。在短缺经济年代,没有足够的鸡蛋,因为家中急用,就蹲在鸡窝旁等鸡下蛋,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燃中国梦想简介 >重燃中国梦想目录 > 第一节 历史上最好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