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哥们儿,歇了吧!
赵匡胤放下茶杯,带着询问的口吻对赵普说:“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换了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这到底是什么道理?”
赵普没有想到赵匡胤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并没有马上回答,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借这个短暂的时间,在头脑里飞快地理了一下头绪,然后说:“李唐自高祖、太宗皇帝开创大业,坐了三百余年天下。历任君王都是励精图治,慎于守成,才出现了大唐盛世。但自天宝以后,藩镇作乱,狼烟四起,终使大唐王朝走向终结。进入连年混战的五代时期,五十三年中,王朝五更,帝易六姓,历十三君,各王朝长者一五六年,短者九年即告灭亡。其之所以短命,原因在于骄兵悍将恣行,藩镇专横跋扈,动辄兴兵作乱,篡夺皇位。二李之乱,也是拥兵自重,故而藐视天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赵普的分折,切中要害而又透彻分明,正是赵匡胤近来所想而要引出的话题。他频频点头,询问道:“朕现在想消弭天下之兵,树立长治久安之计,使百姓安居乐业,应该从何入手?”
赵普激动地说:“陛下说出这样的话,是国家、人民的福分啊!”
赵匡胤微笑着道:“有什么话,尽管说吧!”
赵普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理了理头绪,胸有成竹地说:“五代数十年之乱,就是因为藩镇的权力太大,从而出现君弱臣强的局面。要想免除以前的祸乱,当务之急,就是要反转其道,削夺藩镇之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这样,天下就安定了。这件事,臣去年就向陛下说过的。”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就是剥夺地方藩镇的财权,收回藩镇的兵权,由朝廷统一管辖和指挥。
几句话,犹如一道闪电,在赵匡胤眼前闪过,犹如一道惊雷在赵匡胤耳边响起。他顿时心领神会,点点头笑道:“朕知道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吧!”
赵普见赵匡胤终于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心里格外高兴,起身叩头告退。
几天来,赵普关于“藩镇太重,君弱臣强”的提醒和“削夺藩镇之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对策,一直在赵匡胤脑子里萦绕。毫无疑问,这一对策,是今后强化皇权、厉行专制、息天下之兵的纲领。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的一天晚上,赵匡胤在皇宫里举行宴会,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几位老将军喝酒。酒过三巡,赵匡胤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全都退出去。他拿起一杯酒,先请大家干了杯,认真地说:“朕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难处啊!就拿朕来说,做了皇帝,还不如做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一年来,朕就没有睡过一夜安稳觉。”
石守信听后十分惊奇,连忙问道:“陛下还有什么忧虑呢?”
赵匡胤微笑着说:“朕与各位都是哥们儿、老朋友,不如直说吧,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人听出皇上话中有话,慌忙跪下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敢对陛下生异心?”
赵匡胤摇摇头说:“你们几个当然没有野心,如果部下将士中有人贪图富贵,暗中怂恿你们,把黄袍硬披在你们身上,那也就由不得你们了。”
石守信等人都冒出了一身冷汗,皇上的话分明是怀疑其有夺位之心,他们都知道,做臣子一旦被猜忌,后果是很严重的。于是,他们齐刷刷地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请求皇上给他们指引一条明路。
赵匡胤见时机成熟,抬抬手说:“你们都起来,朕有几句知心话要对你们说。”
石守信等人忙叩头谢恩,起来坐下,眼巴巴地看着赵匡胤,恭听圣谕。
赵匡胤直截了当地说:“人生如白驹过隙,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