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天才需引导,特殊教育难
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她这段时间偷偷录下的、谢明哲在家中沉浸于数学世界时的状态视频。

    视频里,谢明哲坐在地板上,面前摊开着写满复杂符号的草稿纸,或者对着平板电脑上跳动的几何图形发呆。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划动,或者快速地在纸上写下一个个跳跃的、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理解的符号链。

    他的眼神专注而明亮,整个人仿佛沐浴在一种宁静而强大的智慧光辉里。

    与在英才中心那个惊恐、颤抖的形象,判若两人!“你们看!”谢砚秋指着视频,声音带着激动,“这才是他!这才是他学习的样子!他不需要按部就班的书写,他的思维在脑中高速运转、建模、推演!他不需要语言的交流,数学本身就是他最流畅的语言!强行将他塞进‘规范’的框子里,只会切断他与数学本源的联系,让他痛苦不堪!”杨研究员看着视频中那个沉浸在自我世界、散发着智慧光芒的少年,再看看报告上记录的“行为问题”,陷入了沉默。

    周教授则激动地连连点头:“对!对!砚秋说得对!明哲的认知风格是独特的!是视觉的、空间的、符号化的!是高度离散和内省的!我们不应该用线性的、语言化的标准去要求他!”“所以,”谢砚秋收回手机,目光扫过主任和杨研究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恳求,“我恳请中心,不要放弃明哲!给他一个机会,也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需要调整的不是明哲,而是我们的方法!”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这几天熬夜查阅无数特殊教育和天才教育资料后草拟的一份方案,递了过去:“我建议,为明哲建立独立的‘离散型沉浸式学习方案’:1

    核心:剥离语言和社交压力。

    取消强制性的规范书写要求。

    允许他用自己习惯的、高度符号化的方式记录思维过程(草稿纸、平板绘图软件等),只需在关键结论或创新点处做简要标注即可。

    取消强制性的集体研讨。

    改为与导师(如周教授)进行一对一的、非语言主导的‘思维共享’——导师抛出问题,给他充分时间在独立空间内思考、演算,然后通过展示草稿、模型或简单符号交流想法。

    2

    环境:打造绝对低刺激的专属空间。

    在他独立的研究室内,增加隔音处理,提供可调节的、低色温的柔和光源。

    配备降噪耳机和舒适的压力背心,供他随时取用,对抗环境中的不可控刺激。

    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入他的空间。

    3

    内容:聚焦激发核心优势领域。

    暂时减少需要大量语言理解和线性推导的课程(如某些需要长篇证明的数论分支)。

    重点投入他展现出非凡天赋的组合数学、图论、抽象代数、拓扑等视觉化、结构性强的领域。

    提供大量前沿论文(电子版)、开放式问题和建模软件(如obra,

    atheatica)。

    4

    评估:结果导向,过程灵活。

    不以书写规范、表达流畅为评判标准。

    聚焦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性、深刻性和最终结果的正确性。

    允许他以任何能展现其思维成果的形式(如数学模型、关键公式推导、程序模拟结果)进行汇报。

    5

    桥梁:建立专属沟通员。

    由我,或者中心指派一位有耐心、懂数学、并接受过基础自闭症沟通培训的助教,担任明哲与导师、与中心其他事务的沟通桥梁。

    理解他的非语言信号,传达必要信息,减少直接沟通带来的压力。

    ”这份方案,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既充分尊重了谢明哲独特的认知模式和需求,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带着古人穿回现代简介 >带着古人穿回现代目录 > 第三十一章:天才需引导,特殊教育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