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天才需引导,特殊教育难
兼顾了英才中心的教学目标和资源限制。
它不是简单的妥协,而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和科学依据的、量身定制的“破局之策”!主任和杨研究员仔细翻阅着方案,眼中最初的疑虑和抵触,逐渐被惊讶和深思所取代。
这份方案的可行性和专业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独立空间和资源…需要协调。
”主任沉吟道。
“一对一‘思维共享’…对导师要求很高,周老您…”杨研究员看向周维深。
“没问题!”周维深毫不犹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能与这样的天才进行纯粹的思维碰撞,是我的荣幸!我早就期待这种交流了!”“至于专属沟通员…”杨研究员看向谢砚秋。
“我可以担任!”谢砚秋立刻表态,“我了解明哲,也在自学相关知识。
如果中心能提供一些专业支持更好。
”主任的手指在方案上轻轻敲击着,最终,他抬起头,看向谢砚秋,又看了看一脸期待的周维深,缓缓点了点头:“这份方案…有建设性。
我们可以…试行。
但谢小姐,丑话说在前头,资源有限,我们需要看到成效。
如果试行期内,明哲同学依旧无法适应,或者再次出现严重干扰教学秩序的行为…”“我明白!”谢砚秋心中一松,随即又绷紧,“谢谢主任!谢谢杨老师!谢谢周教授!我们一定努力!”当谢砚秋走出办公室,将这个“试行”的消息告诉依旧蜷缩在阴影里的弟弟时,谢明哲似乎感应到了姐姐情绪的放松,紧绷的身体终于有了一丝松懈。
他依旧没有抬头,但捂在耳朵上的手,微微松开了一点缝隙。
新的方案在艰难的协调中开始试行。
谢明哲搬进了那间经过简单改造、更加安静柔和的独立研究室。
第一次与周维深教授进行“思维共享”。
周教授没有说太多话,只是将一道极其精妙的组合几何难题写在白板上,然后退到一旁,安静地坐下,拿起一本书,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没有催促,没有期待的目光,只是给予绝对的空间和安静。
谢明哲独自站在白板前,看着那道题。
几分钟的静默后,他拿起笔。
没有按步骤书写,没有分析思路。
他的笔尖在白板上飞快地移动,如同被无形的力量牵引。
一个个抽象的几何符号、箭头、不等式、以及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理解的、代表空间关系的奇特标记,如同拥有生命般在白板上蔓延、连接、构建!那不是解题过程,更像是一幅用数学语言绘制的、揭示题目内在结构的“思维星图”!逻辑链条在符号的跳跃间清晰无比,却又完全跳脱了常规的书写规范!周维深教授看似在看书,眼角的余光却从未离开白板。
看着那幅逐渐成型的、充满奇异美感的“思维星图”,他的呼吸不由自主地屏住了!眼中爆发出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赞叹!天才!这才是真正的天才!无需言语,这无声的符号之舞,便是最震撼人心的数学诗篇!当谢明哲放下笔,在“星图”的核心位置,干净利落地写下一个简洁的答案时,周教授猛地站起身,几步冲到白板前,手指颤抖地抚摸着那些充满灵性的符号,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激动:“妙!太妙了!明哲!这思路…这构造…简直匪夷所思!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空间嵌入不等式链’的?!这比标准解法至少优化了三步!不!五步!”谢明哲似乎被教授突然的激动和靠近惊了一下,身体微微后缩,但眼神却亮了一瞬,仿佛听懂了对那“思维星图”的赞美。
他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没有回答,但也没有像之前那样惊恐逃离。
第一次“思维共享”,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