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劈头盖脸地砸下,我咬着牙顶住,脑子里全是父亲画图时的样子。
后来老梁冲进来,把我拖了出来,我们两个就地坐在雨水里喘着粗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二天一早,我还在检查排水槽的时候,赵南打来电话,语气急促:县领导临时决定,今天上午九点带调研组来现场,连镇里都没通知提前。
我抬头看了眼手表,只有一个小时。
他们是来找茬的。赵南说,你必须让他们无从下口。
我沉默了一秒,然后掐断电话。
所有人,准备!把所有标识全挂上,工具归位,安全帽戴整齐,材料单放门口!把咱们图纸立在最显眼的位置——今天,不准出一点错。
九点整,三辆车缓缓停在工地门口。十几个穿着深色风衣的人依次下车,领头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脸冷得像石头。
我迎上去,把图纸双手递上,压下心跳:苏沉,民建试点施工负责人,请各位检阅。
那人接过图纸翻了翻,没说话,抬脚走了进来。
没人知道,这一天之后,我的施工现场,再也不是一个个人搭棚子的破工地了。
可我知道,真正的试炼,才刚刚开始。
5
试点突围
调研组在工地里待了整整两个小时。
他们查图纸、看模型、比预算、走样板段、抽问施工员。我全程陪着,紧绷得像钢丝绷到底的线,生怕哪句话答错、哪颗螺丝松了,就被一句存在安全隐患,建议暂停施工打回原点。
领头那位县建设局的副主任姓程,说话不多,眼神像量尺,哪怕是扫一眼你的手,都像是在测你有没有油泥。
看完最后一份材料时,他站在刚刚浇筑完的混凝土板前,低头看着上面还未干透的表面,说:你这个板层怎么没走中缝
我脱口而出:为了控制热胀冷缩裂纹,我们在材料里调了外加剂,配比我可以拿给您看,施工节点也提前做了剖面处理,避免成块断裂。
他说:你怎么学会这些的
大学学的,工地练的,命里逼的。
他没笑,但身边几个调研员轻轻点了点头。
后来他没说批也没说不批,只是留下两句话:这个点位,我们会在报告里写实。如果后续你方出任何技术性问题,这组人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我点头,说:好。由我负责。
调研组走后,工地上那口子炸开的气终于泄了出来。几个老工人坐在水泥袋上抽烟,有人笑,说这下咱算是熬过鬼门关了。
我没笑。
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打击不是外面的怀疑,而是里面的分裂。
晚上八点,赵南带着最新的县审批流程下来,说我们可以被纳入社区建设特批试点,但必须要成立一个临时法人单位,施工名义才能落地,否则还是以违规建设处理。
我听完,脑子瞬间轰了一下。
我自己名下是自然人,没公司没背书,更没能力在短时间内注册一家符合施工资质要求的法人主体。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一家公司挂靠。
挂靠就意味着你得交出主导权。赵南叹口气,图纸得过他们那一关,施工也要他们说了算。
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招投标信息,一字一句看得眼睛发酸。
还有别的办法吗
有。他看着我,你可以不挂靠,也不拿试点身份,但后果是所有材料、工期、质量、人员全部你一个人负责,出了事,全由你扛。
我扛。
赵南沉默了半晌:你有没有想过万一这项目真的失败了,你连下次投图的机会都没有
我现在要的,不是下次。
他说不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