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差异太大了。如果是一个人,他的心理状态必然经历了剧烈的波动。但还有一种可能——这是不同的人干的,或者说,是一个团体内部不同‘风格’成员的作品。
团体
赵磊的眼神锐利起来,你是说……你之前提到的那个‘调色板’
顾盼点了点头,这次他没有再隐瞒:是的。根据我有限的了解,‘调色板’内部可能存在不同的派别或者说‘创作流派’。有的可能追求精准控制,有的可能崇尚情感宣泄,有的则可能信奉极致的混乱和破坏。这三起案件,就像是这个组织内部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展示。
这个推论大胆而惊人,但却似乎能解释目前所有的矛盾之处。如果凶手是一个组织,那么成员众多,行踪诡秘,就能解释为何之前的嫌疑人都有不在场证明。而林薇,很可能就是这个组织的协调者、资助者,甚至是……策展人。
但这只是推测。
赵磊依然保持着刑警的审慎,我们需要证据。
证据可能就在我们忽略的地方。
顾盼的目光再次回到第三起案件的照片上,凶手为什么要选择毕加索的风格为什么要选择拆迁的歌剧院为什么要杀害建筑工人这其中一定有关联。
他开始仔细研究现场的每一个细节:散落的工具、墙壁上的涂鸦、废弃的戏服……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舞台边缘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似乎掉落了一个小小的金属物品,在照片中只有一个模糊的反光点。
放大这个位置!
顾盼指着照片。
技术人员立刻操作电脑,将图片放大。那个反光点逐渐清晰起来——是一个小巧的、银色的、形状奇特的徽章,上面似乎刻着一个……音符
这是……
赵磊也凑了过来。
高音谱号。
顾盼认出了那个符号,而且,看它的磨损程度和样式,很可能……是歌剧院以前某个乐团或工作人员的徽章。
这个发现似乎与案件本身关联不大,但顾盼却敏锐地抓住了一丝联系。建筑工人……歌剧院……毕加索的‘解构’……等等!
他脑中灵光一闪,毕加索有一幅著名的画作,描绘的是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呼唤,与西班牙内战有关,叫做……《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
赵磊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
是的!而《格尔尼卡》这幅画,其创作的直接原因,就是德国空军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野蛮轰炸!那场轰炸,摧毁了大量的建筑,造成了无数平民伤亡,如同一次……强制拆迁!
顾盼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凶手选择在拆迁的歌剧院,用建筑工人的尸体,模仿毕加索的风格……他不是在模仿毕加索的艺术,他是在重现《格尔尼卡》的场景!他在控诉!他在控诉某种……毁灭性的力量!就像当年轰炸格尔尼卡一样!
这个突破性的推论让整个办公室陷入了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激烈的讨论。如果顾盼的推断是正确的,那么凶手的动机就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解读。他不再是简单的艺术疯子或社会批判者,他可能是在影射某个具体的、正在发生的、具有毁灭性的事件或计划!
而那个掉落的高音谱号徽章,也许就是解开这个谜团的关键钥匙。它指向了歌剧院的过去,指向了可能与这场毁灭有关的人或事。
迷雾似乎终于开始散去,露出了一丝曙光。但顾盼知道,这也意味着他们可能正在触及某个更加庞大、更加危险的核心秘密。而那个隐藏在幕后的调色板,在这次扭曲的杰作之后,又会策划出怎样更加疯狂的表演
危险,才刚刚开始升级。
第七章:遗落的音符
那个在歌剧院废墟中发现的高音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