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号徽章,很快被证实属于一位名叫张启明的老乐手。张启明曾是市歌剧院交响乐团的第一小提琴手,德高望重,但在歌剧院决定拆迁改建商业综合体的计划公布后,他成为了最激烈的反对者之一。他四处奔走呼吁,组织抗议活动,认为这是对城市文化记忆的野蛮破坏。然而,他的努力收效甚微,拆迁计划依旧在强力推进。就在一个月前,张启明突然心脏病发作去世,他反对的声音也随之沉寂。
这个发现,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顾盼之前的推论。将张启明的遭遇与第三起案件现场——拆迁的歌剧院、遇害的建筑工人、模仿《格尔尼卡》的惨状、以及那句偶像已死,田野荒芜(如果将偶像理解为被摧毁的文化象征,如歌剧院,而田野理解为文化土壤)联系起来,一条清晰的动机链条浮现出来:有人在为张启明鸣不平,在用极端、血腥的方式,控诉歌剧院的拆迁,控诉这种毁灭性的力量!
张启明……
赵磊念着这个名字,神色复杂,我记得他。当时他的事还上过本地新闻,很多人同情他,觉得开发商和某些部门做得太绝了。
那么,凶手会不会是张启明的亲友、学生,或者同样激烈的反对者
一名警员提出。
可能性很大。
顾盼点头,但范围依然很广。而且,能策划并实施如此残忍、复杂的连环凶案,绝非普通人。我们需要找到更具体的联系,尤其是……与那个符号,与那个可能的极端组织‘调色板’的联系。
调查方向立刻调整,围绕张启明生前的社会关系,特别是那些与他一同反对拆迁、或者可能受其影响的激进分子展开。同时,顾盼建议重点关注那些既同情张启明遭遇,又可能接触过艺术、心理学,或者有极端思想倾向的人。
就在这时,顾盼的加密电脑收到了一条来自未知来源的信息。信息很短,只有一个地址和时间:明晚九点,北郊仓库区,七号仓。独自前来。
没有署名,没有任何多余的文字。
顾盼的心脏猛地一跳。这个信息出现的时机太过巧合,很可能是冲着他来的。是陷阱还是……来自调色板内部的某种信号他想起了评论家K看他的那种诡异眼神,想起了林薇那深不可测的微笑。
他犹豫了。将信息告知赵磊,警方可以布控,确保他的安全。但这样一来,很可能会惊动对方,失去获取核心信息的绝佳机会。而且,他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次会面,可能与他自己的过去直接相关。
最终,顾盼做出了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他要独自赴约。但他并非毫无准备。他仔细研究了北郊仓库区的地图,选择了一条备用撤离路线,并在赴约前,给赵磊留下了一条定时发送的加密信息,里面包含了地址、时间以及他对调色板的所有了解和怀疑,并设定在约定时间后两小时自动发送——如果他没能在那之前取消发送的话。这算是他给自己留的最后一道保险。
第二天晚上,夜色如墨。北郊仓库区一片死寂,只有几盏昏暗的路灯在寒风中摇曳,投下长长的、扭曲的影子。废弃的仓库像一头头蛰伏的巨兽,散发着铁锈和灰尘的气息。
顾盼穿着一身不起眼的深色便服,按照地址找到了七号仓库。仓库大门虚掩着,里面透出微弱的光线。他深吸一口气,推开沉重的铁门,走了进去。
仓库内部空间巨大,堆放着一些废弃的工业设备和杂物,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霉味。光线来自仓库深处悬挂的一盏孤零零的白炽灯,灯光下,站着一个身影。
看清那个身影的瞬间,顾盼的瞳孔骤然收缩。
是墨菲!那个失踪已久的天才画家!
墨菲比照片上看起来更加憔悴和神经质,穿着沾满油彩的工作服,头发凌乱,眼神狂热而
(bu’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