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字,都是淬火时用锥子烫出来的,带着手温,比你们的机器刻字抗冻。
洋人盯着燕无双打满补丁的袖口,那里露出半截用轴承改的手环
——
正是临江厂出口的第一批零件。他突然起身鞠躬:燕师傅,您让我看见机械的温度。
暮色漫进菜市场时,冯施密特的轿车消失在梧桐荫里。燕无双蹲在缝纫机前给欧洲订单编号,林小羽核对着合同金额:当家的,这次的‘豆芽加工费’够买台进口光谱仪
——
买啥光谱仪,
燕无双笑着摇头,用修鞋锥子在零件上刻下
欧
001,把钱换成黄豆种子,送给各村厂
——
我赌他们的土地里没有这种‘轴承黄豆’,磨出来的豆腐能养出抗冻的零件。
王秀兰的搪瓷缸子突然磕在摊位上:无双!县农机站的老周带着徒弟来拜师了,说要学‘豆芽淬火法’——
学可以,
燕无双擦了擦锥子,让他先在豆腐坊发三缸豆芽
——
我赌他的徒弟里没有能把豆芽发得跟零件精度一样匀的。
缝纫机改装的清洗机还在嗡嗡作响,零件与豆芽汤碰撞的声响,像极了莱茵河与滨江的水在悄悄汇合。燕无双摸着新刻在台灯底座的
欧
字,火星子般的焊点在灯光下明明灭灭,如同某个即将漂洋过海的秘密
——
他知道,当这些带着黄豆芽密码的零件抵达欧洲时,没人会知道它们来自菜市场的修锁摊,更没人会想到,那个教洋人看驴蹄印精度的修鞋匠,裤兜里正揣着二十七个村办厂的未来,每一个,都比激光刻字更温暖,更有力量。
蝉鸣声渐弱,燕无双把
无名修锁
的木牌往石磨旁一靠。远处传来王秀兰的笑声,说老周的徒弟错把豆芽汤当成了淬火液。他笑了笑,摸出怀里的千分尺
——
那是
1965
年滨江厂发的,如今刻度上还沾着豆芽的绒毛。有些东西,就该藏在最鲜活的生命里,像黄豆的芽,像匠人的手,看似柔弱,却能在淬火与抛光中,生长出跨越山海的精度与温度。
月光爬上铁皮顶棚时,燕无双吹灭台灯,零件箱里的
欧
001
轴承在黑暗中泛着微光,内圈的
芽
字仿佛在发芽,在生长,带着滨江的水土与匠人精神,悄悄拧动着世界的齿轮。
15
菜市场的齿轮永动
滨江菜市场的铁皮顶棚在推土机的轰鸣中摇摇欲坠,燕无双蹲在经营了二十年的修锁摊前,用游标卡尺丈量最后一批零件
——
那是给南水北调工程的精密轴承,内圈刻着极小的
江
字,滚道弧度与长江河道完全吻合。
燕师傅,拆迁办的人说您这摊位是违建。
徒弟小李现在是临江集团的技术总监,西装革履却蹲在地上帮师傅捡零件,要不咱把摊位搬到新工业区那里有全自动生产线……
全自动
燕无双突然笑了,卡尺敲在轴承上发出清脆的响,我赌你的生产线里没有这个
——
他指着零件上手工抛光的螺旋纹,机器能车出精度,车不出江水流过石头的弧度。
拆迁办的老张过来催,看见燕无双打满补丁的工装愣住了:您就是临江集团的技术总监报纸上说您拿了国家科技奖……
总监
燕无双装傻,从蛇皮袋里摸出修鞋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