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长出比任何精密仪器都更强大的生命力。
柳絮落在铁皮台灯上,底座的
滨江
1979
字样在灯光下忽明忽暗,如同某个永不褪色的印记,刻在每个带着
无
字标记的零件上,随着时代的齿轮,默默转动,默默前行。
14
黄豆芽里的轴承密码
滨江的蝉鸣吵得铁皮顶棚发烫时,燕无双正在给李大爷修门锁,突然看见王秀兰拽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冲进菜市场,搪瓷缸子在手里晃得哗啦响:无双!香港陈先生带了个会说中国话的洋人,说要买能上天的零件!
他手一抖,锁芯里的弹簧蹦进了零件盒。洋人穿的的确良衬衫比阳光还白,胸前挂着的相机镜头比燕无双的显微镜还亮
——
这在
1979
年的滨江,比看见驴拉磨改车床还稀奇。
燕师傅,这位是卡尔国机械协会的冯施密特先生,
陈先生擦着汗,他想看看您说的‘用黄豆种出来的轴承’。
燕无双蹲在地上捡弹簧,故意把油污蹭在围裙上:洋人先生,我赌你的相机里没有这种镜头
——
他举起刚修好的锁芯,弹黄在阳光下泛着幽蓝,俺们的淬火工艺,是看着王阿姨发豆芽学的,讲究个‘湿芽不烂,干芽不枯’。
冯施密特的中文带着山东口音:燕师傅,我们检测过您的轴承,精度达到
ISO
四级
——
这在手工加工中难以置信。
啥四级五级,
燕无双从蛇皮袋里摸出粒发芽的黄豆,俺只知道黄豆芽长到三指高时淬火,零件韧性比你们的合金钢还好。
他突然指向缝纫机改装的清洗机,瞧见没零件在豆芽汤里洗澡,比你们的超声波还干净。
洋人盯着清洗机里翻转的零件,汤水里漂着的黄豆芽让他愣住了。燕无双趁热打铁,从咸菜缸里摸出个油纸包,里面是给东南亚的特级轴承,内圈刻着极小的
芽
字:冯先生,我赌你的检测报告里没有这个
——
他用修鞋锥子轻点刻痕,每个芽字的开口方向,对应着滨江的风向,能抗住赤道的台风。
冯施密特的相机咔嚓作响,却被燕无双拦住:拍零件可以,别拍俺的咸菜缸
——
他压低声音,里面泡着的可不只是萝卜,还有
1965
年滨江厂的淬火秘方。
王秀兰端着豆腐脑挤过来,瓷勺碰着碗沿叮当响:洋人先生尝尝
她突然掀开冯施密特的西装,露出里面的机械手册,哟,您这手册比俺的豆腐账还厚,能换两斤黄豆不
陈先生赶紧打圆场:施密特先生想谈代理协议,把燕记零件卖到欧洲
——
代理
燕无双摆手,驴缰绳缠在脖子上像条领带,俺们的零件是给东南亚人种地用的,欧洲的洋机器恐怕吃不惯黄豆味。
他突然指向墙角的石磨车床,再说了,这台机器是驴拉的,你们的工程师能看懂驴蹄印里的精度
冯施密特突然掏出个精密轴承,表面的激光刻字在阳光下格外刺眼:燕师傅,这是我们的最新产品,精度
ISO
三级
——
三级
燕无双冷笑,用修鞋锥子敲了敲对方的轴承,我赌你的激光里没有人情味儿
——
他举起自己的零件,刻痕边缘带着手工特有的毛边,俺们的每个‘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