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金镜里,第九只鸾鸟的眼珠对着西厢——那里本该堆着她的嫁妆,此刻却空荡荡的,唯有个木盒搁在中央,里面躺着元稹留给她的玉佩,和半片带血的玛瑙。指尖划过玉佩背面,触到凹凸刻痕,借着烛火细看,竟是首藏头诗:

    典珠换马赴江陵,珠泪暗垂驼铃惊。换得青衫沾露重,马踏残月照归人。

    每句首字连起来,正是典珠换马。韦丛笑了,镜中鸾鸟的眼珠不知何时转向了北方,那里传来隐约的驼铃声,像极了当年在崔府听见的,元稹为崔双文唱的《胡笳十八拍》。她取下鬓边银簪,簪头的《会真记》刻痕在烛火下泛着冷光,想起母亲说过的话:

    最利的刀要藏在最暖处,可最暖处,往往也是最容易化脓的地方。

    更漏声里,韦丛打开妆奁暗格,取出那支柳叶刀。刀刃在月光下泛着青芒,是用她陪嫁的八十抬嫁妆里,第三十六抬箱子底层的玄铁所铸。刀柄上缠着元稹旧年送她的丝绦,此刻沾着点新鲜的血迹——是今早她替他补官服时,故意划破指尖染上去的。

    春杏,她望着窗外渐圆的月亮,明日去城南找王货郎,就说……驼队该启程了。暗格里的当票被风掀起一角,露出背面她新画的骆驼,这次驼峰挺直,四蹄下踩着片石榴花瓣,而驼眼里,隐隐映着个元字,像滴未落的泪。

    远处传来打更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这声吆喝穿过重重院落,惊醒了栖在檐角的寒鸦。韦丛摸着缠臂金的暗扣,那里藏着半粒毒药,是用崔府烛台的毒针淬取的。而她的妆奁底层,静静躺着张地图,用朱砂标着江陵水路的暗礁,和崔氏商行的盐仓——那是她用瑟瑟钏向掌印宦官换来的,代价是,默许他收下崔双文送来的东珠簪。

    镜中鸾鸟的眼珠转了半圈,直直盯着妆奁里的柳叶刀。韦丛对着镜子轻笑,指尖划过刀刃,想起元稹上马时看她的眼神——那眼底藏着的,不知是愧疚,还是算计。这场用珍珠换马来的离别,不过是另一场权谋的开始,就像那尊流泪的石骆驼,看似悲戚,实则每滴泪里,都藏着能划破风沙的锋芒。第

    第十三章

    药炉诗影

    药吊子在泥炉上咕嘟冒泡,韦丛用银簪挑亮灯芯,火星子噼啪溅在陶碗沿。蒸腾的热气里,她皱起鼻尖——这碗安胎药里混着丝冷香,龙脑的清冽裹着桃胶的甜腻,像极了崔府送来的合欢枕里藏的迷香。伸手划过碗沿,釉面冰裂纹里卡着半片绛色花瓣,那是今晨在元稹靴底发现的普救寺桃花。

    夫人,药煎好了。丫鬟秋棠掀开棉帘,鬓角沾着的夜露在烛火下闪成碎钻。她捧着青瓷碗的手一抖,案头摊开的《梦游春七十韵》被风掀得哗哗响,韦丛慌忙去按,发间鎏金步摇却勾住纸页,双燕绕画梁的燕字四点水晕开,在墨痕下显出血色的文字。

    汤药太烫,韦丛吹了三口气才敢入口。褐色药汁刚沾唇,喉头泛起腥甜,噗地喷在诗稿上。秋棠惊呼着递帕子,却见血珠顺着文字笔画游走,渐渐在纸面上拼出

    双燕绕画梁,双文尚在堂

    ——后句分明是她从未见过的续笔,墨迹新得能蹭脏指尖。

    把药倒掉!韦丛将碗推得老远,目光落在双文二字上。这是崔双文的小字,连笔时总带着三分颤,像春日拂水的柳丝。她记得十四岁那年,元稹在韦府后墙用炭笔写《竹枝词》,最后一句双文小字赛琼琚被雨水冲得只剩双文二字,却让她记了整整三年。

    窗外忽有胡琴声响,拉的是当年那支《竹枝词》。韦丛推开支摘窗,冷雨扑了满脸。西角门处,元稹扶着个戴青纱帷帽的女子上马车,罗裙翻飞间露出半双绣鞋,鞋头东珠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和她妆奁暗格里藏的那颗,出自同块蚌胎。

    夫人瞧什么呢秋棠顺着她的视线望去,却只看见空荡荡的青石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元稹与身边女人哪些事儿3简介 >元稹与身边女人哪些事儿3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