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趋势。

    俞明当时并未太在意,随手将文件夹塞进了行李箱。他没想到,这份资料将在未来彻底改变他的投资轨迹。

    第四章

    香江风云

    香港的节奏比俞明想象中快十倍。

    摩根大通的办公室位于中环长江中心68层,透过落地窗可以俯瞰整个维多利亚港。俞明的职位是亚太区股票研究部分析师,主要覆盖中国内地金融板块。

    带他的导师叫张志远,一个四十出头的新加坡人,连续五年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亚洲最佳金融分析师。第一天见面,张志远就给了俞明一个下马威。

    给你三天时间,做一份中国城商行的比较分析。张志远丢给他一叠资料,记住,我要的不是教科书上的比率分析,而是真正能指导投资的一线洞见。

    接下来的72小时,俞明几乎没合眼。他不仅分析了所有上市城商行的财报,还实地走访了香港的几家内地城商行分支机构,甚至伪装成客户咨询理财产品。最终报告里,他大胆指出:部分城商行通过同业存单-同业理财-非标投资的链条进行监管套利,潜在风险巨大。

    不错,有实地调研。张志远看完报告后难得地露出笑容,下周跟我去深圳,拜访几家机构。

    这次深圳之行让俞明大开眼界。在一家大型私募基金的会议室里,对方CEO直言不讳:我们买的城商行理财产品,底层资产全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项目,根本不符合监管要求。但谁在乎呢反正刚兑还没打破。

    回香港的车上,张志远突然问:你怎么看

    庞氏骗局。俞明毫不犹豫,只要资金链不断,游戏就能继续。但一旦流动性收紧...

    聪明。张志远点点头,所以我们在做空相关城商行的H股。这个头寸已经拿了三个月,就等催化剂出现。

    俞明恍然大悟——难怪张志远让他重点研究城商行,原来早有布局。这种研究驱动投资的模式,与南江私募的关系驱动形成鲜明对比。

    2017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银监会随即出台针对同业业务的严厉新规。城商行板块应声暴跌,摩根大通的空单获利丰厚。庆功宴上,张志远将俞明引荐给了亚太区总裁。

    俞的分析很到位。张志远向总裁介绍,特别是对监管套利链条的拆解,为我们提供了关键论据。

    这次成功让俞明在摩根站稳了脚跟,也让他对国际投行的运作模式有了更深理解。与内地私募不同,这里的每一步决策都需要严谨的研究支持,每一份报告都可能面临客户和监管的严格审视。

    工作之余,俞明开始系统性地研究香港市场的独特品种——涡轮、牛熊证、REITs、高收益债...这些在内地市场鲜见的金融工具,极大地拓展了他的投资视野。他还报名参加了香港大学的夜间课程,学习国际金融法和跨境税务筹划。

    一个偶然的机会,俞明想起了林小曼给他的比特币资料。当时比特币价格刚突破1000美元,较年初上涨了近三倍。出于好奇,俞明下载了几个主流交易所的APP,用5000港币买了0.5个比特币当作实验。

    接下来的三个月,比特币像坐上了火箭,价格一路飙升至3000美元。俞明的实验性投资变成了15000港币。这引起了他的专业兴趣——什么力量在推动这个没有中央银行背书的货币疯狂上涨

    通过公司数据库,俞明调取了所有关于区块链的研报。多数报告对比特币持怀疑态度,认为是一场投机泡沫。但高盛的一份深度报告指出:区块链技术可能重构金融基础设施,而比特币是第一个成功应用。

    这个判断让俞明醍醐灌顶。他想起父亲的话——真正的投资是发现价值,而不是追逐价格。如果区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从负债百万到财富自由的逆袭之路简介 >从负债百万到财富自由的逆袭之路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