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看着下面期待的面孔,喉咙突然发紧。
今天我要读的是一位特殊诗人的作品。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她叫雪,本名沈烬雪,去世时只有十七岁。《星烬》是她生前发表的唯一作品。
教室里安静下来。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朗诵那八行诗。
当读到照亮彼此的眼睛时,我的视线扫过教室后排,恍惚间似乎看到一个熟悉的侧影——齐耳短发,苍白的皮肤,专注的眼神。
沈烬雪我脱口而出,诗句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顺着我的目光看去,但那里只有空荡荡的座位和一扇半开的窗户。
冷风吹进来,翻动了几个人手中的材料。
抱歉,我...我看错了。我匆忙读完剩下的诗句,狼狈地下台。
活动结束后,几个同学过来安慰我,以为我是太紧张产生了幻觉。
我没有解释,只是感谢他们的好意。
走出教学楼时,天已经黑了,初冬的星空格外清晰。
是你吗我仰头望着满天繁星,轻声问道,你来看我读你的诗了
没有回应,只有一阵微风吹过我的脸颊,像是一个温柔的触摸。
大一下学期,我选修了教育学院的一门课——《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
教授在讲到学业压力与心理问题时,提到了几个极端案例,我的笔突然掉在了地上。
2016年,北京某重点中学一名高三女生因长期过度学习导致心脏病突发去世,这个案例引发了社会对高考工厂模式的反思...教授的声音继续着。
我举起手:教授,那个女生...后来怎么样了
什么怎么样教授疑惑地看着我。
我是说...她的家人,还有那所学校...
哦,教授推了推眼镜,据我所知,她的父母后来成立了一个小型基金会,致力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至于那所学校,改革步伐很慢,至今仍然是典型的高考工厂。
下课后,我查到了那个基金会的名字——星火教育基金会,成立于2017年,主要资助贫困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和课外活动。
官网上有一张模糊的照片:一对中年夫妇站在山区小学前,面容憔悴但眼神坚定。
那就是沈烬雪的父母。
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试图从他们脸上找到她的影子。
网站最下方有一个联系方式,我犹豫了一整天,最终还是没有拨通那个电话。
该说什么呢
我认识您女儿的鬼魂
时间如流水,转眼到了大二。
我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成绩保持在系里前20%,文学社的常客,偶尔在校刊上发表一些小诗——署名穹,与雪相对。
五月份的一个周末,我回高中看望李老师。
走在熟悉的校园里,一切似乎都没变:
樱花树依然在春风中摇曳,教学楼外墙新刷了漆但轮廓依旧,教室里传来老师讲课和学生朗读的声音。
秦穹!李老师见到我很高兴,清华生活怎么样
挺好的。我微笑着回答。
听说你还写诗李老师给我倒了杯水,真想不到,你高中时语文可是弱项。
遇到了一个好老师。我轻声说,改变了我很多。
闲聊间,我装作不经意地问:李老师,您还记得沈烬雪吗
他的手明显抖了一下,茶水洒在桌面上。怎么突然问起她
偶然看到一首她写的诗,很打动我。
李老师叹了口气,摘下眼镜擦了擦:
那孩子...可惜了。她是我教过最有天分的学生之一,不仅成绩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