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那些账册和文书上,母亲已经把中馈交给你了
是,刚接手,正看着呢。苏慕瑶回答。
嗯。萧珩点了点头,走到书案前,随意翻看了两页,府外的产业,有些年头了,里面的人事和账目,怕是比内院更复杂。若有棘手之处,可与我说。
苏慕瑶心中微动。这是……主动示好,甚至提供支持
她抬眸看向萧珩,他的侧脸在烛光下显得轮廓分明,眼神深邃,让人看不透他在想什么。
多谢侯爷提点。她斟酌着词句,若真遇到儿媳无法处理之事,定会向侯爷请教。
萧珩嗯了一声,没有再多说,气氛一时有些沉默。他似乎并没有立刻要走的意思,只是站在那里,看着苏慕瑶,目光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审视和……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专注。
苏慕瑶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正想找个话题打破沉默,却听他忽然问道:你那日救子安所用的针法,从何处学来
第十三章
巧应诘问,初理外务
萧珩的问题来得猝不及防,如同平静水面投下的一颗石子,让苏慕瑶的心湖泛起了涟漪。
她知道,这个问题迟早会来。自从她救下萧子安,展现出与原主截然不同的医术和行事风格后,萧珩和老夫人心中必然充满了疑窦。只是之前碍于情面或时机,没有直接问出口罢了。
此刻,在只有他们二人的书房内,烛光摇曳,气氛微妙,萧珩终于将这个问题抛了出来。
苏慕瑶抬起头,迎上他探究的目光,面上并未露出丝毫慌乱。她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回侯爷,她微微垂下眼帘,声音平静无波,并非什么精妙针法,不过是儿媳年少体弱,家母担忧,曾为儿媳寻来一本古旧的医书残卷,上面记载了一些强身健体、以及应对急症的浅显法子。儿媳闲来无事便翻看自学,略懂一二罢了,让侯爷见笑了。
这个解释半真半假。原主的母亲确实疼爱女儿,陪嫁里也确实有一些书籍,其中夹杂一两本医书残卷并不稀奇。至于自学成才……对于急救知识而言,理论结合实践(前世的经验)确实能快速上手,在外人看来,或许就能解释她为何突然懂了医术。
她刻意说得轻描淡写,只称浅显法子、略懂一二,既回答了问题,又避免了过分引人注目。
萧珩静静地听着,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让人看不出他信了几分。他只是深深地看了苏慕瑶一眼,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
半晌,他才缓缓开口:如此便好。懂些医理,总归不是坏事。
他的语气听不出是信了还是没信,也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这让苏慕瑶稍微松了口气,但心里的警惕却丝毫未减。萧珩此人,心思深沉,绝非轻易能糊弄过去。今日他不追问,不代表他心中没有疑虑。
时候不早了,你也早些歇息。萧珩似乎不打算再多待,又叮嘱了一句,外面的产业若需人手,可向管家调派。
是,多谢侯爷。苏慕瑶起身相送。
将萧珩送出锦瑟院,苏慕瑶回到书案前,却没了立刻处理公务的心思。萧珩的出现和那个问题,像是一个提醒,让她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最大的秘密。
她必须更加谨慎,同时也要更快地强大起来,拥有足以自保的力量。
而眼下,掌握侯府的经济命脉,就是最重要的一步。
她重新将注意力放回那些账册和文书上。外部的田庄和铺子,是侯府产业的大头,也是问题最多的地方。其中,京郊的一个温泉庄子和城南的一家绸缎铺,账目尤其混乱,连续几个季度都报亏损,但支出的名目却五花八门,十分可疑。
苏慕瑶决定,就从这两个地方入手。
她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