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漕河暗涌
漕河暗涌
江南的梅雨黏在云锦坊的飞檐上,朱由检摸着袖口的“济”字布贴,听着二楼雅间传来的压低争吵。“李自成答应了,只要断了北京漕粮,许我们江南自治”说话的是苏州织造局总管,声音里带着鱼油般的滑腻,“那崇祯小儿推行均田,断了咱们的佃租生路,不反待何时?”
他捏着袖中发烫的“忠”字玉佩,忽然想起昨夜在秦淮河画舫,玉佩光指引他找到的假山火药库——三百桶火油上盖着的,正是江南士绅的族徽。楼下突然传来绸缎撕裂声,几个织布女工抱着染血的“忠”字头巾跑过,头巾边缘绣着的麦穗图案,与功德寺流民的戒疤如出一辙。
“陛下,朱慈烺殿下的粮队在徐州遇袭!”王承恩的密报被雨水洇透,“闯军掘开黄河故道,粮车困在淤泥里,对方用的竟是咱们改良的‘火油罐’!”朱由检摸着密报上晕开的朱砂,那是他批“速救”时用力过猛留下的。窗外传来更夫打三更的梆子声,“防贼防盗”的吆喝里,竟带着几分江南士绅的口音。
山海关的军医帐里,长平公主攥着带血的帕子发抖。周皇后的咳血把枕边的“山河”碎玉染成暗红,却还强撑着要给伤兵缝护腕:“别告诉你父皇他在江南查贪墨,分心不得。”帐外忽然传来战马嘶鸣,是吴三桂派来送“捷报”的亲卫,鎏金鞍鞯上却沾着可疑的黑渍——那是火油泼溅后留下的痕迹。
“娘娘,督师说建奴退了二十里,”亲卫递上锦盒,里面装着多尔衮的断箭,“这是战利品”话音未落,周皇后已打翻锦盒,断箭滚出时露出里面藏着的字条:“吴三桂暗通建奴,证据在漕运密档”。她望着帐外飘扬的“忠勇”军旗,旗面上自已的青丝已被血水污染,忽然想起朱由检说过“最锋利的刀,有时会藏在鞘里”。
黄河故道的淤泥中,朱慈烺挥着染泥的佩刀。闯军的“火油罐”在五步外爆炸,热浪掀起的泥浆糊在他臂弯的烫伤上,却浇不灭他眼中的火。“张鼐!按《江海屯田秘典》第三卷,掘‘龙鳞沟’!”他的命令混着雨声,流民们立刻用锄头挖出蜿蜒的浅沟,竟与朱元璋秘典里画的“防火水阵”分毫不差。
当闯军的第二波火攻袭来时,沟里突然涌出清水——正是提前引好的黄河支流。火油罐在水面上滋滋作响,却再无法往前半步。朱慈烺趁机举起“龙握火铳”,枪响处,闯军主将的火把坠地,照亮其腰间挂着的玉佩——竟与江南士绅的族徽通款。
“原来你们勾连在一起”他擦去脸上泥浆,摸到干粮袋里的“洪武通宝”,钱文上的“与民共财”四字在火光中竟微微发烫。张鼐忽然指着粮车底部:“太子快看!太祖的漕运密保!”只见车板内侧刻着“漕船藏兵,水战用雷”八字,缝隙里还掉出半片图纸,正是功德寺匠人改良的“藏火器漕船”设计图。
南京秦淮河的画舫里,朱由检掀开二楼雅间的暗格。里面整齐码放着江南士绅与李自成、多尔衮的往来密信,每封信的火漆印上都刻着“米”字——那是他们垄断漕粮的标志。当他用“忠”字玉佩打开暗格深处的铜盒时,里面滚出的不是金银,而是
thoands
of
被刮去姓名的“济”字戒疤——这些流民,竟被士绅们冒名顶替领了朝廷赈济。
“陛下,织造局总管要跑!”王承恩带着东厂番子冲进隔壁,却见那人已服毒,嘴角挂着血沫冷笑:“崇祯你以为断了我们的财路,就能坐稳江山?江南的水深着呢。”朱由检盯着死者袖口露出的刺青——一只衔着稻穗的夜枭,与之前刺客的标记一模一样。
坤宁宫的织绣房里,宫女们对着新制的“漕运军旗”落泪。旗面用的是江南百姓捐的粗布,上面用血线绣着“漕粮安民”四字,针脚最密处,藏着长平公主偷偷缝的“母安康”字样。当军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