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棱,突然想起现代的火锅店,冬天总是挤满人。
县尉大人突然神秘兮兮地掏出个锦囊:某找算卦的算了一卦,说你这火锅,能让大唐的冬天不再冷——
他突然指着铜锅,不过算卦的还说,你这锅底里,藏着回家的路
刘小小手一抖,汤勺掉进锅里。回家的路
13
茶圣火锅
掌柜的,外头有位老翁盯着辣汤发呆,说要‘品汤如品茶’。阿福趴在窗口,指着树下穿粗布衫的老者,竹篓里装着各式各样的茶具。
刘小小擦着桌子望去,老者腰间挂着个褪色的茶葫芦,这不正是茶圣陆羽吗
她赶紧迎上去:陆先生可是来尝火锅小女子新研‘云雾茶锅底’,用您著的《茶经》里的煎茶法熬汤。
陆羽挑眉:茶性清,辣性烈,二者相悖,如何相容
他摸着铜锅,突然看见辣汤里翻滚的茶叶,此等暴殄天物,堪比俗人用紫砂壶煮米酒!
县尉大人凑过来,举着茶勺就要往辣汤里舀:陆先生莫急,某试过用火锅汤泡茶,比茶汤更有滋味。
话未说完,被陆羽敲了一记茶勺。
且慢!刘小小推出分隔式铜锅,一边是麻辣汤,一边是用云雾茶、菊花、枸杞熬的清汤,左辣右清,如茶分文武,辣汤涮肉,清汤泡茶,两不相犯。
陆羽将信将疑地用清汤泡了盏茶,入口时眼睛一亮:茶汤带肉香,却不失清冽,妙!
他突然掏出《茶经》,在空白处添了笔:火锅煮茶,需用隔舱铜锅,辣汤配煎茶,清汤配点茶,方得茶味真髓。
这一闹,火锅店推出茶圣特供锅,左边麻辣配煎茶,右边清汤配抹茶,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
卖茶具的老张头推着独轮车来推销:小刘娘子,陆先生说您这锅是‘茶火锅始祖’,某的茶盏都卖断货了!
陆羽临走时留下半罐紫笋茶,刘小小试着放进辣汤,竟调出茶香麻辣锅,辣中带回甘,成了新爆款。
县尉大人喝着茶火锅汤,摸着新刻的火锅茶都尉木牌:某现在审案子,都要先喝碗辣茶,不然思路不畅!
酸秀才抱着陆羽的《茶经》不肯撒手,非要在锅底里找茶道:辣汤如茶之浓,清汤如茶之淡,人生如火锅,浓淡皆宜。
话没说完,被阿福塞了块辣豆腐:酸秀才,先学会涮肉再谈茶道!
14
策论涮肉
新科进士要来办谢师宴!
王大夯扛着整只羊冲进后厨,羊腿上还挂着状元及第的红绸:带头的进士说,要‘策论下火锅,辣味润文章’!
刘小小看着门口的八抬大轿,灵机一动,让阿福在每张桌上摆上竹简和笔墨:进士们边涮肉边写谢师诗,写得好的免单——酸秀才,你当评委!
宴会开始,进士们举着筷子沉吟:辣汤翻滚如策论,七上八下见真章。
毛肚脆嫩如吏治,麻辣烧心似忠肠!县尉大人凑过去点评:这位公子的‘辣汤治贪’妙哉,某要抄下来贴在县衙!
新科状元,夹着片牛心管涮了七下:心管如心术,需通透;辣汤如世道,需刚正。他突然指着县尉大人的火锅腰牌,县尉大人的‘火锅都尉’一职,倒是贯通民生与美食,值得推广!
这场宴后,火锅店推出策论套餐,每锅附赠空白竹简,酸秀才负责在旁即兴点评:此羊肉涮得‘起承转合’,此毛肚涮得‘破题巧妙’!
连尚食局都来取经,说要在宫廷科举宴上照搬模式。
状元郎送来块御赐金匾:天下第一涮,落款是皇帝御笔。
县尉大人摸着金匾流口水:某要是能把这匾挂在县衙……
当夜,酸秀才喝醉了状元送的美酒,趴在竹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