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地下室里,江墨川戴着老花镜反复验算数据,白发在台灯下泛着银光。小砚,当年齿轮计划有个备用方案......老人从保险柜深处掏出用油纸包裹的手稿,但需要冒着违反禁令的风险。

    萧砚辞展开图纸,心跳陡然加快。那上面的设计,竟与他重生后摸索出的改良方向不谋而合。机械虚影虽已消失,但此刻他的视网膜上,仿佛又浮现出能源核心的提示界面。就用这个。他的声音坚定,有些路,总得有人走。

    开标前夜,暴雨倾盆。萧砚辞独自站在展厅,看着竞争对手展示的精密设备。德国进口的加工机床闪烁着冷光,日本专家的演示视频里,齿轮咬合的误差控制在微米级。萧先生还在坚持米勒不知何时出现,手中晃动着最新的技术参数表,看看这个,你们至少需要十年追赶。

    萧砚辞没有说话,而是指向窗外。泥泞的街道上,几个工人正推着国产拖拉机艰难前行,雨水打在他们补丁摞补丁的雨衣上。十年太久。他转身走向展台,将布满划痕的自制零件轻轻放在展台上,中国制造的意义,从来不是炫技,而是让每个需要它的人,都能触手可及。

    评标现场,当萧砚辞的设备开始运转时,整个会场屏住了呼吸。没有进口机床的精密抛光,没有电脑模拟的完美数据,但那台由乡镇企业协同制造的齿轮箱,却以超越标准的性能,完成了连续72小时超负荷运转测试。

    这不可能......某专家喃喃自语,你们用的明明是落后二十年的设备......

    因为这是千万双手共同打磨的成果。萧砚辞调出大屏幕,上面滚动播放着参与制造的327家企业名单,从东北的老机床厂,到江南的小作坊,每个齿轮都刻着中国人的倔强。画面切换到田间地头,农民们驾驶着改良后的拖拉机在雨中耕作,笑容比阳光更灿烂。

    最终宣布结果时,萧砚辞拒绝了军方提供的全套进口设备支持。我们要用自己的机床,自己的技术。他的声音在大厅回荡,或许过程会慢些,但当中国制造真正站起来的那天,每一步都算数。

    散场时,张厅长将一份文件塞给他:这是齿轮计划的最新批复。萧砚辞翻开,扉页上全面开放民用领域的红章鲜艳夺目。机械厅外,春雨悄然落下,湿润的空气中,他仿佛听见无数齿轮开始转动的声音——那是属于中国的、不可阻挡的时代浪潮。

    第十二章

    锈火长明

    1990年的深秋,金黄的银杏叶铺满汽修厂的老砖墙。萧砚辞站在新落成的齿轮博物馆前,指尖轻抚着入口处那座巨型青铜雕塑——扭曲的齿轮从锈迹中破土而出,托起一束永不熄灭的火焰。机械虚影虽早已消失,但每当他闭上眼睛,仍能听见记忆深处齿轮咬合的嗡鸣。

    展厅内,苏晚柠正在给孩子们讲解齿轮计划的历史。全息投影中,年轻的江墨川戴着护目镜调试机床,沈云栖在纺织机前织补工作服的画面交替闪现。爷爷,这个齿轮为什么有缺口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指着展柜里的文物。江墨川笑着将老花镜往下推了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触碰玻璃:这是你萧叔叔用第一笔奖金换来的,当时......

    突然,展厅的警报声骤响。萧砚辞冲进展厅,只见几个西装革履的外国人正围着一台复刻版蒸汽机车。萧先生,我们代表国际机械协会。为首的白发老者递上邀请函,您拒绝专利垄断、开放技术共享的行为,彻底改变了行业规则。今年的鲁班勋章,非您莫属。

    镁光灯亮起的瞬间,萧砚辞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展厅角落。母亲沈云栖正踮着脚擦拭展柜,围裙口袋里露出半截未织完的毛线手套;父亲江墨川捧着搪瓷缸,和几个老工友争论着最新的农机改良方案;苏野倚在门框上,将偷拍的照片塞进怀里——这次不是罪证,而是孩子们围着展品欢笑的瞬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生了,我要做家人的避风港简介 >重生了,我要做家人的避风港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