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争议并未就此平息。西方媒体嘲讽这是注定失败的乌托邦实验,国内也有专家质疑技术扩散会导致混乱。但萧砚辞没有辩解,他带着团队走遍全国乡镇,手把手教农机厂工人改良设备。当第一千台国产新型拖拉机开进麦田时,外国专家们终于闭上了嘴。

    半年后,在联合国农业峰会上,中国代表团展示了由全国百家企业协同生产的智能农机系统。萧砚辞站在台上,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农民使用新设备的笑脸。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答案。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不是垄断与掠夺,而是共享与进步。

    散场时,汉斯拦住萧砚辞,罕见地露出敬佩的神色:我终于明白,你们守护的,是比技术更珍贵的东西。萧砚辞望着会场外飘扬的五星红旗,想起能源核心最后的提示。或许,真正的时空校准,不是改变过去,而是创造一个问心无愧的未来。

    暮色降临,萧砚辞回到汽修厂。苏晚柠正在绘制新的图纸,父亲和老工友们围坐在一起讨论技术改良。母亲端来热腾腾的饭菜,香气驱散了深秋的寒意。窗外,无数齿轮正在这片土地上转动,它们咬合着、前进着,共同推动着一个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第十章

    淬火成诗

    1985年的隆冬,瑞士日内瓦国际机械博览会现场,巨型LED屏幕映照着各国顶尖机械的精密结构。萧砚辞站在中国展台前,手心沁出的汗在羊毛中山装的袖口晕开深色痕迹。展台上,一台1920年代的古董蒸汽机车静静伫立,等待着最后的修复。

    听说中国团队要修复这台沉睡六十年的机车金发碧眼的德国工程师米勒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嘴角勾起一抹嘲讽,连零部件图纸都不全,简直是天方夜谭。周围的参观者纷纷投来质疑的目光,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

    江墨川将老花镜往鼻尖推了推,布满裂纹的手指轻抚机车锈迹斑斑的外壳:当年在哈工大,我见过类似的传动装置......话音未落,展厅的灯光突然闪烁,机械控制台发出刺耳的警报声。苏晚柠盯着突然黑屏的检测仪器,脸色发白:有人篡改了系统参数!

    萧砚辞瞳孔骤缩。重生记忆如潮水翻涌——前世的博览会,中国展区正是因技术故障沦为笑柄。他猛地掀开机车引擎盖,机械虚影虽已消失,但刻在骨子里的结构图却无比清晰。爸,递我梅花扳手!他声音冷静,右侧第三根连杆,螺纹间距比标准值窄0.3毫米。

    江墨川的手顿了顿,随即精准地将工具递过去。当萧砚辞拧下那颗关键螺丝时,米勒突然冲过来:停下!未经允许擅自拆解......话未说完,苏野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亮出国际刑警证件:米勒先生,我们等你很久了。

    展厅陷入混乱。萧砚辞却充耳不闻,目光紧锁着蒸汽机车的核心部件。记忆中,父亲书房里那张被火烧毁的图纸,此刻与眼前的机械结构完美重叠。晚柠,查1923年伯尔尼机械展的技术档案!他大喊,重点找编号X-7的密封垫片!

    苏晚柠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当泛黄的图纸投影在幕布上时,全场响起倒抽冷气的声音——那上面的设计图,竟与萧砚辞手中的零件严丝合缝。这不可能!米勒挣扎着喊道,那份档案早就封存......

    但记忆不会消失。萧砚辞将垫片嵌入卡槽,金属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有些传承,是刻在血脉里的。他转头看向人群,母亲沈云栖正踮着脚向他挥手,围裙口袋里露出半截织到一半的毛线手套。

    突然,展厅顶棚的吊灯轰然坠落。千钧一发之际,苏野扑过去推开观众,自己的肩膀却被碎片划出深长的伤口。萧砚辞冲过去时,苏野却笑着举起染血的手:快!点火试车!

    蒸汽机车的锅炉开始轰鸣,白雾从锈蚀的管道中喷涌而出。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生了,我要做家人的避风港简介 >重生了,我要做家人的避风港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