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第六回
薛宝钗梦游玄虚境
吴金玉情系蘅芜院
七月初六,京城上空万里无云,风和日丽。荣国府里的薛宝钗起得很早,用过早餐后,去箱里寻找衣装,翻来覆去,就是找不到一件满意的衣裙,最后,勉勉强强地选了一件湖蓝色印度绸绣花上衣和粉香缎绿色绣花长裙。她在脸上扑了点粉,轻描淡抹一下,再去镜中照了照,不大满意地摇了摇头,随手拎了只紫色缎做的香袋,右手拿顶油纸伞,关门上锁,朝街上走去。
几个月前,宝钗收到李纨的来信,说儿子贾桂在吴江县审了一桩冤案,险些害了莺儿的性命,为此要她在今秋去苏州一趟。今天她上街是想买点面料,缝几件衣裙,准备去南方时穿。
京都街上,景色依旧,仍十分繁华和喧闹。久未上街的宝钗,感觉多了几间店铺,当看到苏州金玉丝绸商行时,就停住脚步。先是苏州两字吸引眼球,再看这招牌字写得很苍劲,还见店内各种面料琳琅满目,于是就走了进去,粗略地环顾各档面料后,把目光盯在杭州产西湖绿的缎子上。
太太,这块面料质地挺好的,色泽也很鲜亮,做秋装最适合不过了。一位中年男子热情地上前介绍。
宝钗举目一看,不觉心中一惊,这男子似曾相识,很像宝玉却不是宝玉,如同孪生兄弟一般。仔细看去,他比宝玉稍高些,更显得成熟、持重、宽厚和刚毅。而这位男子见了宝钗,也同样有似曾相识之感:这么美丽清雅、气韵高洁的女子好像在哪里见过一下子回忆不起来。见她那弯弯眉下,一双乌黑有神的杏仁眼,尤为迷人,两片薄唇随语张闭,发出清脆的声音,两只耳朵垂着嵌有绿宝石的金耳环,显得端庄大方;她虽然年纪不小,仍曲线分明,风韵依旧。此时,两人相对,四目传情,情不自禁。
正在这时,店中有个青年伙计走上前来,轻言:掌柜,江南织造府有一批货料运到,说是最新色样,我去把它卸在仓库里,店里请您看顾一下。
此时,两人才转过神来。这位老板急忙走进柜台里,从货架上拿出那匹面料,放在柜台上,说:您瞧瞧,可以吗
宝钗伸出洁白的右手,边捏边看,满意地笑笑说:可以。
好嘞!买多少老板喜上眉梢,接着说,太太想做什么
做件秋天穿的旗袍,一丈零五寸够了吗宝钗说。
差不多了。老板打量了她一下后,随即拿起尺子,熟练地量了一遍,又重复地再量一遍,说,料儿落水要缩些,我给你放五寸,肯定够了。
谢谢!
不要谢我。是我要谢谢你的光顾。老板剪好布料后,问,还要再买什么吗
想再买件旗袍料,冬天穿的,颜色深些,一丈一尺的面料,最好是织锦缎,苏杭产的都可以。宝钗边说边从包里取出用香罗帕包着的银子,问,要多少银子
等买好后,一起结算好了。老板说后,就去挑来几匹好面料给她看。
宝钗看看捏捏,总觉得不够满意,说:刚才听说有新的花色料儿到来,明天再来看看,有没有更好些的。
请太太明天再来惠顾小店!老板态度热情地说。
我先把这钱付了,应是多少宝钗问。
刚好二两。老板收了钱后,说,请问太太,你家离这里远吗
不远,不远,就在前街贾府蘅芜院里。宝钗如实地说。
这样,明天我给你送去。老板热忱地说。
不用不用,我明天再来。说后,宝钗转身走出,老板移目送她。她也几经回首,两双眼睛有几多回眸,似乎碰出了含情脉脉的火花。
宝钗回到家里,就动手裁布缝衣,晚饭后,由于菜油灯光昏暗,身体感觉疲倦,便上床休息了。可老是睡不着,因为布店老板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