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亲……
不要说了!吴太愁容满面地打断了儿子的话,接着说,不要说做生意的事,银子多有什么用人是无价之宝,无后是吴门的不幸和耻辱!
孩儿理解父亲的心,只是……
只是什么,只是你今年已经三十九岁了,古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要知道你既姓吴,也姓金,是吴、金两家的玉。吴、金两家只有你一脉,你再不娶妻传子,我吴家和你母亲的金家由谁来继承香火我已经老了,快要去见老祖宗了,但是我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吴、金两家的父母和列祖列宗!老人越说心情越沉重,语气也越来越激动。听其沙哑的声音,便知道他眼在流泪,心在流血。他干咳了两声后,接着说:我死了不要紧,六十多岁的人了,死不足惜,只是死不瞑目!
孩儿知道,完全明白父母是为了我,也是为了这个家。金玉低声地说。
明白就好,你不能这样糊涂下去了,也不允许你再糊涂下去。你要担当起继承吴、金两家香火的责任来,使香火代代相传。吴太声音颤抖地说。
金氏听老伴说得动情,便泪如雨下地说:玉儿呀!你父亲为了你的婚姻,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因此天天喊腰酸、夜夜叫背痛。你看你父亲人也老多了,六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七八十岁的样子了,真叫我心痛哟!
孩儿知道,都是我的不孝。金玉感动得流泪。
你也不是个小孩了,应该知道父母为你的婚事多着急、多忧心。现在吴兴县南浔镇有位姓汪的小姐,出身好,模样儿十分标致,又识字又贤惠,是一位难得的好女子。金氏用手绢擦了擦眼中的泪水后,继续说,这位汪小姐,因为未婚夫去世,她高不成低不就,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婆家,所以等到了今年二十九岁。我和你父亲一致看好她,是最合适不过了,再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了。
孩儿理解父母大人的良苦用心……金玉说。
理解就好,就要你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就要你娶妻生子。吴太严肃地说。
孩子!你要听父亲的话,应允这门亲事了吧!金氏含泪说。
不用多说了!吴太打断金氏的话说,婚姻大事历来都是由父母做主的,父母不是强逼你成亲,是为了这个家,为了我死得瞑目,为了死后有脸面见死去的祖宗!不容许你再说混账话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父母只得替你做主了。
说到这个地步,三人同时流出了泪水。金氏声音颤栗地重复说:孩子呀!不是父母委屈你,你要为这个家着想,为你父母着想,听父亲的话,应允了吧!
孩儿知道了。金玉含糊回答。
知道就好!就是要你知道这个道理。吴太听儿子说出知道的话,见金玉流出激动的泪,再没有往常孩儿决不再续的混账话了,以为儿子已经醒悟过来,当是应允了。他那绷得很紧的面孔,开始露出希望的轻松,所以果断地说:就这样定了,明天是八月十六,刚好是双月双日,又是黄道吉日,由李媒婆陪你到浙江吴兴县南浔镇相亲去。再过两天是八月十八,把聘礼送过去,定于下个月,即九月十八完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来得及的。
父亲讲的话十分明确,而且认真严肃,根本没有给儿子思考的余地和讲话的机会。的确,金玉也无话可说。他看见父亲已经苍老多了,想想父母的话,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字字都在情理之中,真是动人心弦、催人泪下!他完全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再也没有理由可拒绝了,所以心情惆怅地一话未说,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自己的房间。
老人如释重负,悬在胸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全身感到舒服多了,便与金氏回房休息,由于精神上的放松,一躺下就睡熟了。
金玉回到卧室,思绪十分混乱,后平静下来,思忖着明天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