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
正辰目光清澈,眼睛一眨不眨。牛一凝视着他,琢磨起这个年轻人的本意。对方是有名的谋略家,不能因为他目光清澈就随意讲出真心话。
(这个臭小子,是真心吗?)
牛一在内心中反复自问自答,也直勾勾地看着对方,很快,他下定决心,毅然地说起来。
“我明白了。完全同感。太阁会比一般人更担心人们对他的那种评价。”
“对的。治部大人也非常担心。刚进入庆长年间,太阁大人就做出让世间哗然的事情。在京都,他处死了二十六个基督徒,让妇孺孩子痛哭流涕,憎恨无比。对于这件事,和泉守大人,您怎么看?”
“我专注于《信长记》的创作,根本不知道这回事。没想到他会这样。”
牛一大惊失色。
“太阁大人不应该在京都的大庭广众之下处决基督徒,应该在长崎悄悄进行。”正辰苦着脸道,“对于镇压基督教,你怎么看?”
“镇压是必要的。洋人把基督教推广到其他国家,教化无知的民众,让他们失去反抗之心,而背后却在磨刀霍霍。”
“你能确定那是侵略吗?”
信长公对此抱着怀疑的态度,离开了人世。
“我能。和泉守大人,您知道吗?当太阁大人前往九州讨伐岛津时,长崎已经是葡萄牙的地盘了。”
“怎么可能?我不知道。”
牛一对九州的情况不甚了解,初次听说这件事。
“在大村地区,那个叫大村纯忠的家伙在和佐贺地区龙造寺家的战斗中,财源枯竭,以长崎一带的年收入为抵押,向葡萄牙人借了百贯银钱。但是他未能如期偿还,抵押被没收,太阁大人去的时候,长崎一带已经成了基督教的领地。太阁大人调查土地年收成的时候,才发现这个问题。当地的农民把年收成交给教会了。于是,太阁大人赶紧替大村还款,将土地收回,没有酿成大错。不过,葡萄牙人就是不归还位于长崎的租借地。太阁大人觉得这是日本的耻辱,没将此公布于众……”
“还发生过这样的事?”
“不仅如此。天正十五年五月,太阁大人平定九州后,耶稣会日本区的负责人从长崎赶来向他表示祝贺。并带太阁大人参观博多和平户,让他观看停泊在那里的外国舰船,还夸耀说那上面搭载的大炮性能优越,能轻易地从大坂港攻击大坂城,话里有话,要求在博多建造基督教会。基督教是他们侵略日本的急先锋,这已经是很明白的事情了。第二年,太阁大人下令让传教士在二十天内离开日本。作为太阁大人,这样的处置是理所当然的,要这样解决基督教问题。但是妇孺和孩子们看到那种处决后,反倒更加憎恨太阁大人了。这个很失败。”
“这些事和我的《信长记》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拜托和泉守大人的就在这里,您可以在文章中把信长公写得更残暴些。”
“你说什么?把信长公写得残酷些?”牛一愤然问道。
“是的。”正辰淡然回答一句。
“为什么呢?”
“这样一来,太阁大人的处境就改变了。人们就会认为他比信长公强一点。这就是太阁大人的救命稻草。”
“借助我关于信长公的描述,太阁大人和治部大人为他们自己的残暴找到开脱之词。是吗?”
牛一觉得这种想法异想天开。
“是的。我觉得他们两位希望《信长记》能为恢复太阁大人的名誉,起到一臂之力。”正辰平静地说道。
牛一愕然了,气得身体颤抖。但正辰自始至终都很冷静。
“这是我的臆测,是我的胡乱推测。我不是说了吗?您不要误解。”
“是不是你的臆测不重要。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