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皇上借饷


    “老奴见他昨日回京了,今晨已向值事班报到!”

    吴麟征应召入宫后,崇祯颇为礼贤下士,连忙起身扶起跪拜的吴麟征,显示出少有的热情:

    “快起来,请坐,喝茶。这么多年来埋没先生之大才,实是朕失察之过。据吴总兵推荐,说先生聪颖有谋,眼下正值我大明危难之时,不知先生可有什么御寇之急策?”

    “臣倒有一策,请圣上摒退左右。”

    崇祯一挥手,侍候的太监、宫女退下。

    吴麟征是位天资聪颖又敢作敢为之人。他来之前,即有成竹在胸,今见皇上发问,乃款款说道:

    “臣自风云紧急以来,日思夜想,一直为圣上安危担忧,今贼势已大,锐不可当,且进逼京师,朝廷危在旦夕。臣反复思忖,唯有一条路可缓日前之急。”

    “先生说来。”

    吴麟征俯前,压低声音吐出了两个宇:“南迁。”

    “南迁?”

    “迁都南京,以长江之险,先阻堵贼之锐势,然后再徐图发展,积蓄精锐,北上复国。”

    崇祯听后眼睛为之一亮,“南迁”两字,为他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贼兵势大、气焰嚣张。南迁,既可摆脱目前一日三惊,朝中无兵可派、无将可守的尴尬窘态;而江南物美地丰,又可养精蓄锐、重整旗鼓,再复山河!只要文武百官……一想到文武百官,崇祯的兴致立刻减了三分,沉思半晌,方自言自语似的:“当年,先祖英宗北掳,鞑靼兵临京城,有人议迁京城,结果为万人所唾骂。今日,朕若行此议……”崇祯以手指了指天,说:“不知天意如何?”

    “天命微密,取决圣心决断。”

    崇祯下意识地看看四周,是无人,也放低声音回道:“此事朕早经想过,但内无人在朝中提及,故推迟至今。欲南行,依先生之见,该如何安排?”

    “有水、陆两途。陆路可走河南或山东。”

    “河南不行,已全部落入闯贼之手。”

    “那走山东。”

    “山东亦屡被清兵侵扰……”

    “那就走水路。由山东登州入海,转长江,抵赴南京。”

    “登州距清国很近,当年孔有德就是在登州叛变降清,现今他和尚可喜、耿精忠已在那附近为清国练出了水师……”崇祯对此也顾虑重重。

    “为避人耳目,圣上可微服。”

    “微服?”崇祯想想,又摇头,“南迁之举,朕即担心诸臣不从。如再微服,岂不更遭非议!吴卿,此事重大,先生可先秘密进行,寻一稳妥之策。但切切不可泄露,如泄,将罪坐先生!”

    吴麟征当然知道崇祯的“如泄,将罪坐先生”几个字的分量。兵部尚书陈新甲即是因将皇上的秘密泄露而遭处死的。但吴麟征毕竟不是陈新甲。陈新甲热衷名位,没有胆识;而吴麟征则是公忠为国、勇于任事,有胆有谋。他见皇上担心,便连忙叩拜:

    “此事出谋在臣,臣岂敢泄露?皇上但出都门一步,便可龙腾虎跃,不旋踵而天下运之掌上,若兀坐北京,坚守危城,于事毫无补益!”

    崇祯微微点头。

    吴麟征偷眼望着崇祯,见他手端茶杯,已进入沉思,便悄悄地站起身来,躬身一拜,欲悄然退下。

    “先生慢走!还有一事请教。”

    吴麟征连忙站住。

    “前些时,有人告诉朕说,田弘遇两下江南,为赎买名妓顾横波和陈圆圆,竟花去白银八万两,先生可听说此事?”崇祯想起了卦笺上的“官贪吏要钱”,这些天他一直耿耿于怀。

    “臣只是耳闻。”

    “现今辽东要饷,剿匪也要饷,均刻不容缓,可国库久虚,倾其所有,也仅只七万两,你看看,宫中已尽撤金银器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崇祯王朝简介 >崇祯王朝目录 > 第二十五章 皇上借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