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尖刀夺西宁
孙巩的侦察队在控制渡口方面也作出了一份贡献。他们派出两个侦察连,配合先头营作战。打垮敌渡口防守之后,立即随队前进。
从甘肃永靖莲花池渡口,到青海的民和县,是真正的省界边境,山高路险不说,因离兰州近,青马溃逃的散兵还很多,侦察兵们走得实在不容易!但刚刚出发,那股猛劲旺得惊人,虽然边走边问、边侦察,有时还要对付一下不太老实的逃敌,行进速度仍是相当快。600轻骑昼夜兼程,一天一夜就过了王家大山、杨家大山,到达民和地界,大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感觉。
大部队也铆足了劲在抢时间。皮筏子来回倒,是显得笨了点,可毕竟解决了问题。部队在河东岸排好队,100只筏子、小筏4人、大筏8~10人,一趟也要渡上近千人。
难办的是重武器和骡马。指战员开动脑筋,越渡越精,把笨重的山炮全都拆开来,一门炮分载几只皮筏子,一件一件地运过河。骡马赶下河实际上是当年长征路上红军渡金沙江、大渡河的老经验,老同志都不是外行。不同的是这次骡马数量大、河面也比金沙江和大渡河宽,且北方的骡马跟南方的还不一样,怕水。大多数要见到头一匹下水,后面才一匹接一匹往下跳,个别胆小的,不管怎么抽打,只在河边打转转,就是不肯下水。有个小战士着了急,抡起木棍使劲打,木棍都打断了,也没有把马赶下水。捡起了打断的木棍继续打,正打着,廖汉生过来了,非常生气:“怎么这么野蛮!嗯?!马和人一样,也是我们的战友嘛!”
那个战士憋不住气,还要再打。
廖汉生喝道:“你给我住手!”
战士像是没听到似的,一边打一边骂:“老子今天非叫你下水不可!不下水就揍死你!”
那马被打得屁股一撅一撅的,身上布满了伤痕,不断地跳起前后蹄,嘶叫着。
廖汉生大喝:“再不给老子住手,我处分你!”
“处分我也要打……”那战士嘴到手到,棍子又断了一截。
廖汉生实在火得不行,冲上去给那战士一个耳光。这一下那战士傻了,他没想到军政委会给他来这一手,木呆呆地盯着廖汉生,手也住了。
为这个耳光,廖汉生事后悔得不轻。战士打马固然不对,首长打战士就对吗?他专门写了一封信检讨错误,赔礼道歉,并在军党委会上作了自我批评。
部队渡河一天一夜,廖汉生和贺炳炎守在渡口眼都没眨一下,警卫员们心疼首长,跟在后面嘟嘟嚷嚷劝他们休息,贺、廖都当作没听到。说狠了,贺炳炎还发脾气,脖子一梗说:“彭老总打兰州七天七夜都没睡觉啊,我们又不是豆腐渣渣!一定要趁马步芳立足未稳,打他个措手不及,早一分钟过河就早一分胜利!”
“早一分钟过河就早一分胜利”,这是王震出发前提出的一个口号。王震这时也在循化渡口和二军的郭鹏军长、王恩茂政委及政治部主任左齐等人坐镇指挥渡河。他在循化找到一个叫马全钦的民主人士,做了工作,将旧政权的税务局长周文焕推举出来当了新政权的县长。这一来,涉及渡河具体事宜就好办得多了!
旧政权上层一活动,连磨房船都派上了用场。虽说循化渡口察汗大寺那一带自古称为“天堑”,峡谷林立,但二军的渡河还是搞得有声有色,察汗大寺、草滩坝、依麻目庄三个渡口并用,又是木船、又是木排,皮筏子的数量更是可观,渡口的欢声笑语、歌声号子声,清早开始就不绝于耳。
时近中午,王震正在欣赏渡河的声势和速度,忽报河心打碎了一个木排。惊魂未定,又有报告:另一只木船突然间像脱了缰的野马,疾飞下游,船上有两个排的人马,还有十五团的两位营长……
先遣队飞兵赴戎机,孙科长魂断别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