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太原,胜利告别
不容易,下船也不容易。记得徐向前打运城时,阎锡山正过64岁生日,把热热闹闹的祝寿会给搅黄了。那时候,阎还满不在乎,以为“一个洋灰碉、一个集团工事能抵挡共产党军队一个连、一个营的兵力”,于是,把修筑的碉堡、防线数量,一个劲地向蒋介石报,并且十拿九稳地断言:“运城守半年没问题。”因为有这点气魄,他还敢跟胡宗南打打嘴巴仗,推诿推诿责任。运城一丢,蒋介石脸色不好看,阎锡山心里也咯噔一下,但是,他还有个临汾!临汾那30米厚的卧牛式城墙加上徐其昌“特别能守城”的六十六师驻防,足以让阎吃得香、睡得着。他亲临坐镇,抖尽了风光。

    可没想到,徐向前竟把打临汾当作“战场练兵”,发誓“胡子白了,也要把临汾拿下来”,硬是攻了72天,终于打下来了。这一棒打痛了阎锡山,头也蒙了、眼也花了,双手不听使唤。好在还有日本顾问团当参谋,又拉起十几万部队,要在晋中跟徐向前大决战。此次他学乖了,要打运动战,能打则打,不能打则跑,叫作“一跑万有,一跑万胜”。结果,还是损兵折将。这次输的不是个小数目,而是1个集团军总部、5个军部、9个整师、2个总队,加起来十几万人!更重要的是,徐向前还顺手占领了14座县城,把战线推进到太原城下。

    困在太原城里的阎锡山傻眼了,孤帆一片,是应东风还是应西风?

    这也是蒋介石考虑的问题。山西人的脑瓜子转得快,却没有蒋介石的出手快。早在晋中会战之初,国防部长白崇禧就飞到了太原。白刚回南京,蒋介石又亲自来“督阵。”他带着陆军学校校长徐永昌和国民政府铨叙部部长贾景德这两个阎的亲信,冒着小雨走到阎锡山跟前,一声“百川,我来了!”差点让阎老西落下泪来。

    从此,阎锡山“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但是,徐向前没有放弃他该做的一切。太原战役尚未打响,他便亲笔给阎锡山写了封信,希望阎念及数十万父老,大家坐下来谈判,和平解决,不用动武。谁知阎锡山非但不从,还把送信的那个80岁老汉给杀了,信也原原本本转送到蒋介石面前。

    那就打。徐向前指挥部队一鼓作气攻占了太原东山,继而一番苦战,又占领了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和山头“四大要塞”一线阵地。这时,驻守在这里的西北军旧部、三十军军长黄樵松,派人出城来接洽起义,不料被其所属的一个师长出卖了。阎锡山毫不客气地把黄樵松押到南京,交由蒋介石处决。

    这两件事让蒋介石看清了阎的真心。他想,阎锡山不会变成傅作义了。于是,运送物资、弹药和粮食的飞机,就一批一批降落到孤城太原。

    然而,毕竟国民党江河日下,老蒋把烂摊子一交出去,自己溜之乎也,经营他的那个小岛子去了。北平一和平解放,留在那里的阎氏同僚如赵丞廉、温寿泉、郭宗汾等人,纷纷来函劝和。阎锡山嘴上大骂傅作义,心里早软了半截。

    恰在此时,有人传过话来:中共已派彭德怀来参与太原攻城指挥。

    其实,那时彭德怀在西柏坡还没动身。到太原前线阵地的那天下午,彭德怀先去看了看病中的徐向前,之后马上就要就要往阵地上去,谁也不敢拦。正赶上战斗间隙,指战员们都在修补工事,彭总听到大家议论,说阎锡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就插嘴说:“‘臭’是真的,‘硬’嘛,我看未必。蒋介石泥菩萨过河,救不到他啰!”说着,拉起罗瑞卿、周士第、杨得志、陈漫远、李志民和杨成武、李天焕、文年生等人钻到一线看地形。

    杨得志说:“老总,前面乱得很,敌人打得很凶。我们几个在地图上汇报一下吧!”

    “不行,”彭德怀态度坚决,“不到前面去,光靠电话和地图,神仙也打不了胜仗,我没那个本事,还是笨办法好,到实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一野战军简介 >第一野战军目录 > 第二十四章 太原,胜利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