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再打榆林
野战军立意再攻榆林,邓宝珊决心重守故城
秋天将近,陕北空气中略略多了些干爽。这使毛泽东愉快的心情更为清朗。午后的阳光伴着煦风,像是温柔的鞭子,一直抽打在远处。河流一天天变清,年景亦在成熟中老到起来。一切都适宜于毛泽东的思绪。他在窑洞里踱几步停一停,手上烟卷就快烧到指头了,终于踱到桌边,坐下来,笔走龙蛇。他要亲自将西北解放战争作个评价与总结。这就是10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向各军区、各野战军发出的那份关于西北战场情况和作战经验通报。
从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这一解放战争最精要的战场宝典来说,西野的成就无疑带有普遍意义。
毛泽东写道:西北我军在彭副总司令指挥下,包括3个地方旅在内,总共只有10个旅,每旅大者5000余人,小者3000余人,全军共计4万余人。边区人口150万,三分之一左右沦于敌占,一切县城及大部乡村均曾被敌侵占,现仍有11城在敌手。本年荒旱,近数月粮食极端困难。七个月作战未补解放区新兵,补的都是俘虏,即俘即补。七个月中没有做过1次超过两星期的正式整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行军作战中。然而我军战斗意志极其坚强,士气极其高涨,装备火力大大增强,人员因有俘虏补充,亦比3月开始作战时略有增加。利用边区地方广大,人民拥护,七个月内击破胡宗南中央系步骑24个旅及杂牌10个旅的攻势,被我歼灭及受歼灭性打击者达11个旅,加上敌人拖疲饿瘦,使我转入了反攻。人民虽受敌人摧残搜刮的灾难,却极大地提高了觉悟。我军虽在数量上少于敌人几倍,但在战斗力上优于敌人,尤其是在精神上压倒敌人。敌人极怕我们,我们不怕敌人。目前,我军主力准备再在内线一个短时期,即打到敌后去。估计再有一年左右时间,即可歼灭胡部大部,并夺取西北许多地方。
毛泽东的这个估计还算比较保守。过去七个月的交战,胡宗南吃亏多在得意忘形之际。只要他的部队一张狂,大动干戈游行起来,厄运往往接踵而至。这也难怪,那时他处于攻势,心心念念要寻找共产党军队主力决战,怎么可以在屁股上加铆钉呢!现在情况大大不同了,胡的守势已成定局。清涧战役结束后,整一军向南一调再调,榆林整三十六师二十八旅(也就是徐保那个旅)也已空运西安,留守榆林的只有第二十二军及保安第五团。刘戡整二十九军分割出好几块,守备在延安、甘泉、富县等地区,都只是扛枪放哨,望着太阳过日子。这时胡宗南想得最多的还是守城问题,要是延安再一失守让共产党军队收复过去,那蒋介石同他的“政治账”就一辈子也算不清。
接到毛泽东亲手起草的这份通报,彭德怀伏在马灯下整整抠了一夜。以他的直觉,中央对西野下步行动的具体方案,肯定已有考虑。但这并不意味着西野自身可以不动脑子了。他在延清战役结束的当天,就按老习惯给各部队出了题目,要求指战员们出谋献策,同时也向中央军委讨主意。他知道,毛泽东从来不会交给他一个现成的死的方案。记得“三战三捷”那阵子,每战之后,总是在战况报告发出去几分钟内,就可收到毛的复电。沙家店战役后期,指挥所和毛泽东的窑洞之间干脆直接拉起电话线。相比较而言,蟠龙战役难度大一点,敌我悬殊,又是在没有什么重火器的装备下攻坚,彭德怀当时多少有些压力。毛泽东的复电十来个字:坚决地打,打得好是胜利,打不好也可取得经验。一下子风卷阴云,把彭德怀松了绑。所以,彭德怀说党中央毛主席英明伟大,那是实实在在肺腑之言,比谁都真诚。因而,彭德怀也就比谁都更感到责任重大。
“我们这个党,没有我彭德怀可以,没有毛主席不行啊!”这是一个信念。它毫无疑问地影响着彭德怀的军事决策。毛泽东关于外线出击“打到敌后去”的想法,在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