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险胜沙家店
来的。
化名“李得胜”的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等几位领导同志,前前后后夹在队伍中间。雨披绞在身上,但还是被风鼓起很高,说是遮雨,实际上也只有个象征的意思。湿淋淋的单衣紧贴着坐骑的皮毛,一任雨水哗哗打着。警卫战士们真是忙坏了,遇到上坡下坡,跑前跑后,唯恐一不小心摔着了领导同志。这样,差不多走了半夜,队伍渐渐逼近一个小山坳。风雨变得时紧时松。松一阵时,战士们吆喝牲口的声音,隐约听得清楚。大半夜没有说话,领导同志们都有点儿憋得慌,便趁着短暂的稀风薄雨交谈几句。
“李得胜同志。”周恩来伸手在脸上抹了一把,朝身前的毛泽东喊道。他已经将化名喊得很顺口,而毛泽东听起来尚不适应。是因为没有听到还是因为在投入地思考什么,总之,毛泽东没反应。马下的警卫战士小声提醒道:“主席,周副主席叫你啊!”毛泽东仿佛被惊醒,但只是哦了一声,仍无应答。周恩来有一丝丝无趣,自说自听地念起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两句诗:“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叹道,“八百英雄好汉,对付数万虎狼之师,空手套白狼,前无古人……”后边的话被风卷了去。
“怎么没有?”毛泽东突然接上话茬,“诸葛先生就是一个嘛!一座空城退去司马懿十万雄兵……”他吃力地扭转身体,尽量把话送到周恩来面前。这让周颇感兴奋:“李得胜同志真会幽默。不过那是冷兵器时代,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听到毛和周的对话,任弼时嘴里嚼着几根烟丝凑过来了。他对周恩来的话有不同意见,说:“反正,苏共历史找不着这么精彩的记录!”苏共历史上没有过的东西不等于中共历史就不可以有,毛泽东一向不信邪,他接口说:“俄国是俄国,中国是中国。大奇大巧的例子,古往有之嘛!他胡宗南占了延安,逼我们过黄河。可是我们到了渡口,又不让过。那好,就不过它,看他能奈我何!”
周恩来说:“我们本来就没有想过。要过,他挡也挡不住。”这话鼓舞了旁边那位小战士,那小战士接上去稚声稚气地说:“横竖是个打,有毛主席、党中央在,我们什么也不怕!”毛泽东忍不住笑起来:“哦?小鬼……”这时,牲口脚底突然打滑,朝前一个趔趄,让马背上的毛泽东吃了一惊。身子忽闪间,笑声也打断了,他用力勒住缰绳,低头叮嘱警卫战士:“小鬼,又要爬坡,当心我的书哟!”后面那匹骡子上专门驮着毛泽东随身携带的几箱书。小战士有点儿生气:“您就记着书,刚才差一点……”
毛泽东说:“书,少不得哟。”小战士模仿毛泽东的口气:“红烧肉也少不得哟!”“对啰!对啰!”毛泽东哈哈笑出声,没留神牲口脚底下又是一滑。这次滑得比前次更有质量,毛泽东的笑声戛然而止,吓得几个小战士一齐上来扶住毛泽东的腰腿,其中一个嗔道:“您看您呀,好危险!”
毛泽东沉寂下来,缓缓地若有所思,说:“怕危险就不要骑马……”说着话,脚下的道路节节升高,也就比先前益发滑溜。大家都不说话了,瞪大眼睛盯住脚下。这样默默走了一会儿,似乎脚下又平坦一点,那个小警卫战士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李得胜同志,您说,将来会不会有人把咱今天的事也写到书里去?”毛泽东想了想告诉他,说肯定会有,而且“大有人在”。小战士幸福地叹息一声。毛泽东进一步告诉他,历史是要靠人来写的,人不奋斗,就谈不上历史。小战士安静地听着,似懂非懂。
这时候,小路已经接近坳顶,益发陡得攀不上去,马背高高扬起,警卫战士们又开始纷纷用肩膀扛马屁股往上推。队伍前前后后一片吆喝牲口声:“笃!笃!笃……”听着这声音,就叫人情绪紧张。周恩来率先跳下马,紧赶几步,来到毛泽东坐骑旁边,帮着警卫战士一起拉马。
毛泽东大叫:“不用推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