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五章 东出陇东北上三边
震真想策马直奔前沿部队,看看究竟敌人是怎样三头六臂。但是,他是纵队指挥员,当然不能由着性子来。他将一壶千珍万爱带在身旁的烈性老白干拧开盖子举在手上,闻一闻,狠狠地喝了一口。待要再喝,被警卫员上来拦住了。王震只好无奈地望着小警卫员那双眼睛。这是战前他们彼此间的私约,是自己亲自授予了他这个权力。作为指挥员,应该言而有信!王震不得不将雷鸣般的吼声压到心底深处。他重重叹口气,用壶盖倒满白酒,朝自己脸上用力泼洒上去,然后拧紧壶盖,把大半壶余酒不情愿地交给警卫员。

    现在怎么办?王震将自己里里外外燃烧起来,急速地思考对策。他知道局面会越来越不好把握,现在最要紧的是加强郭、廖二人指挥力量,有效地掌握部队。“恩茂,你去三五九旅,”王震的目光守住瞭望孔,头不偏、脸不转地对副政委王恩茂说,“你骑马从后山沟赶过去,差不多一公里多点路,8分钟,我给你8分钟!”

    实际上,可供三五九旅选择的再攻方案只有两条:一是先解决合水北山敌主要阵地,然后攻城;二是相反,先攻合水城,再杀回马枪,解决城北敌主要阵地。王恩茂一路掂量。他力主第一方案。目前现实摆在这里,“隐蔽、突然”已经谈不上了,不把外围据点整理清楚,就冒冒失失攻城,势必腹背受敌。部队前面破城,屁股后面没遮没拦地给人家打,怎么架得住!

    这一来,仗就完全落入俗套,按部就班。阵地对阵地,而且敌人是从容有备,我方则重开锣鼓。王恩茂见郭鹏耷拉着脸,说:“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如此。否则,部队牺牲不起!”郭鹏咬咬牙,他还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被动的局面。时间来不及多虑了,他同意电话报王震,说:“看看王司令是什么意思。”王震岂能有回天之力?电话里就痛痛快快地告诉王恩茂和郭、廖二人,“你们看着办,总之要灵活机动……”这个指示的潜台词是很明白的。于是,天一擦黑,王恩茂就和郭、廖重新组织力量,再从城外据点打起。可是,部队刚刚展开,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劈头盖脸浇下来,把精心拟订的全部计划,都浇成了黄汤!

    驻守庆阳的“青马”新编骑兵第八旅一个团,终于耐不住寂寞:他们倚仗膘肥体壮的烈马和刚从美国人手中得到的新式排子枪,大呼小叫以圣战者自居,战刀高举在手,口号不绝于耳,一路黄尘弥漫、气势汹汹,直奔合水而来。负责打警戒的教导旅全力迎战,但毕竟仓促上阵,对方又全是马队,来势迅猛。速度之快,是过去在陕北与胡军交手时少见的。王震一看这架势,知道硬顶肯定扛不住,便趁该敌与教导旅专心争夺一个叫马家嘴的山头时,命独四旅突然从马莲河一线悄悄插到这股敌人身后,断其退路——起码做出这种姿态。

    果然,庆阳来的“青马”援敌着了慌。他们对这种带有冷兵器时代鲜明痕迹的兵家大忌,有着本能的畏惧。一听说后路被人抄了去,队伍立刻骚动起来。惊慌的情绪是相互传染的,不一会儿。官兵不约而同拨转马头,夺路而逃。这时,又一个意想不到的情景发生了:解放军阵营中那些可爱而又可敬的勇士,一看敌人要跑,便趁机不顾一切猛扑上去,一个个死死抱住马头,或是背起步枪,追上烈马,拼命揪住马尾巴,嗓门嘶哑地喝令马背上的骑敌:“缴枪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他们哪里知道,鞍前马后露着一颗人头,正好是骑敌血刀翻飞的极好机会,于是,这些胳膊被草靶和树枝训练得跟牲口一般粗的马上屠夫,毫不犹豫刀起头落,一如抛切西瓜。他们陶醉了,打着呼哨,疯狂地虐笑着,在马莲河畔度过了平生最得意的一个下午……

    傍晚的黑云重压下来,天地只留下灰蒙蒙的一条虚线,恍恍惚惚、隐隐约约的虚空间,教导旅和独四旅伤痕累累的战士们,在默默掩埋烈士。残烟缕缕和横七竖八的无头遗尸——当然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一野战军简介 >第一野战军目录 > 第十五章 东出陇东北上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