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东出陇东北上三边
三个主要据点上的敌人;七一八团赶到城东,先消灭城东二郎山守敌,继而攻城;独四旅十二团打下城南南寺塬,在原地待机。各部队到达指定位置时,天还没有亮。按照预定作战计划,早晨7点发起攻击,于是,眼前这两三个小时的休息显得格外珍贵。战士们趴在泥土地上,干巴巴地嚼着炒面,嚼着嚼着,就睡着了。郭、廖二人带着七一七、七一九两个团的团长、政委,轻脚轻手地从他们身边跨过去,悄悄摸到前沿。
黎明前的黑暗,万籁俱寂。郭鹏等人面对夜色中隐约可见的高地廓影,静静地观察着、分析着。郭鹏把地图压在地上,捂着手电从左至右仔仔细细对照方位,将图上标出的一个一个高地攻击任务定到具体团营甚至连。最后,在前沿阵地侧后隔开近百米的距离上,还有个小土堆没有点到,图上没有标示,现场也不怎么起眼,郭鹏想了想吩咐七一九团:“你们做预备队,部队就伏在那个小土堆后面,既隐蔽又安全,万一一梯队进攻受挫,你们上去冲击距离也不算太远。”
这是个并无不当的安排。但万万没想到,战斗一打响,恰是那个“隐蔽安全”的小土堆,突然弹如雨下。原来,敌人在这个高地上早已配置了相当重的火力,步枪、轻重机枪和各种口径的小炮,顿时与正面敌火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火网。天亮一看,什么“小土堆”,原是绵延于二郎山、芦家塬、南寺塬、西关山等高地一溜儿下来的又一个正儿八经的高地,一打问,才知道叫“葫芦巴”。这样一个有名有姓的高地,地图上竟然没有标示!
望着面前那张交织的火网,郭鹏一阵阵揪心的痛。这个意外打了他一个趔趄,他稍稍定神,赶紧调整计划。郭鹏当机立断,命令当预备队的九团立即投入战斗,向葫芦巴展开攻击——幸亏当初把九团配置在葫芦巴后面。在一丝丝愧疚、一丝丝庆幸和一丝丝提心吊胆的心绪中,郭鹏下达了这道命令,七一九团立刻由预备队变成突击队,无论指战员们的反应如何迅速,总还是有些仓促,思想上缺乏准备。而葫芦巴高地的工事明明暗暗,火力一出现就不可一世。所以,九团一个冲锋号打出去不到五分钟,部队就稀里哗啦退下来了,伤亡很重。郭鹏眼睛红了,急令再攻。可是,部队趴在那么一大片开阔地上,敌人火力是有准备的成梯次配置,我方临时张罗,轻重武器形不成拳头,没法给对方以起码的压制,屡攻屡败,不能奏效。
这时,主攻合水西北方向的七一七团,也打得很不顺心。部队按老规矩,凭刺刀手榴弹逼近敌人的外壕前沿。谁知,狡猾的“青马”打下埋伏,待七团攻击部队端着刺刀冲到近前时,预伏在暗道里的敌人突然一声呐喊,出其不意杀出来。一场刀飞血溅的短兵相接展开了!九团指战员立足未稳,不占优势。而“青马”士兵个个精熟刀法,混战没有持续几分钟,九团就血迹斑斑地逃脱阵地。郭鹏听到报告,手压着电话机久久不敢松开。现在只剩下七一八团和独四旅的十二团了,他不知道这两个方向会不会出现奇迹。
三五九旅血流成河,马莲河畔尸横遍
野八团和十二团到目前为止并未使郭鹏失望。两团攻击正面的外围据点已悉数拿下来了,最有意义的当然是二郎山,居高临下,一挺机关枪便可控制整个城东。南北城地势平坦,西城不远处就是马莲河,回旋狭窄,没有余地。因而,郭鹏希望奇迹能在城东发生。早在天不亮时,他就下令八团趁着夜暗条件,不惜一切代价冲到东关城下,在城关上码炸药,进行爆破。然而,又是一个意外,东关城门原来是由好几道障碍重叠起来的,炸开了第一道,还有第二道……
至此,围攻合水的意图已经暴露无遗。彭德怀最初想定的“隐蔽、突然”四字,已成泡影。
这可急坏了王震,太阳穴上的粗筋暴起老高。二纵指挥所几乎成了一个囚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