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第三击,蟠龙
勋就下定了将计就计——“待敌进逼绥德时,围歼蟠龙之敌”的决心。考虑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意见,让北进的敌人铆足劲儿跑起来,完全赶到绥德或东进清涧时,才动蟠龙,彭德怀命二纵三五九旅,加上其他各旅抽出的少量兵力,配合绥德分区和紧挨着黄河的晋绥军区三纵独五旅,大造我军主力向绥德撤退、企图东渡黄河的假象。而真正的主力,却在蟠龙周围悄悄隐没下来,准备瞅准机会解决李昆岗。

    短短几天时间,米脂、绥德一线黄河沿岸,便集中了大批船只,千帆竞发过黄河的架势摆出来了。奉命当“向导”的三五九旅等部队,在蟠龙去往米脂、绥德的路上,挖下无数野炊灶坑,破鞋烂袜之类的废弃被装,稀里哗啦丢了一路。董钊、刘戡那九个半旅认定“咬住了共产党军队主力的尾巴”,铺天盖地由蟠龙出发,数路并进,越追越起劲。他们除碰碰三五九旅有意设下的“钉子”,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所以,七天七夜长途跋涉,自我感觉非常之好。

    终于到达绥德城,董钊喜不自胜,破天荒地亲拟一篇电文,向已回到西安遥控指挥的胡宗南报捷:“共产党军队溃不成军……国军收复战略要地绥德,二十二军邓宝珊部也已南下配合,米脂占领在即,两部即日会师,咸榆公路打通在望。我全部兵力南北夹击,将共产党军队主力压迫至黄河西岸,一举而歼灭之……”

    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幅蓝图啊,连董钊自己听完参谋人员复诵的电文后,也禁不住陶醉地举起酒杯。

    然而,胡宗南接到这份电报,脸上却没有喜色。对于董钊的夸夸其谈,他已领教得够多。于是,他一面好言相抚,让董钊转达他对全军将士的“问候”,一面不急不忙地提出:“速将战果呈报……”

    这一军可把董钊将住了。事实上,绥德和延安一样,也是一座空城,连老百姓的影子都见不着,就更谈不上与解放军对阵交锋了。但是,董钊依然故技重演,又让一师一旅抢先进城,以制造“天下第一旅再建奇功”的新闻。事到如今,他也只好顺竿子爬了,硬着头皮弄出一份捷报:“一旅猛攻绥德城,毙敌两万,残敌向东北方向逃窜……”

    胡宗南一看就不相信,电报纸掷到地上,命盛文速查原委,是不是又让共产党军队主力滑脱,而占领了一座空城。结果很快出来了。“空城倒不是,但……”盛文似有难言之隐。胡宗南急红了眼:“莫非没抓住共产党军队主力?!”

    盛文痛苦地点点头。

    胡宗南瘫在座椅上,许久没话说。空军不是明明发现共产党军队主力在向绥德撤退,而绥德和米脂一线黄河岸边所有船只,一条也没动吗?难道他们还能插翅飞了不成……胡宗南嘘口气,自语道:“这个董钊,该杀!”

    西野撒网连天雨,胡军追赶擦肩行

    陕北高原少有的一场雨,仍在淅淅沥沥下着。彭德怀穿件打补丁的灰土布军衣,在崎岖山道上健步匆匆。他身后,是一班旅长、政委和作战参谋。蟠龙周围已伏下一纵独一旅、三五八旅和二纵独四旅、新四旅等四个旅的兵力,万事齐备,只欠野司一声号令,但彭德怀仍坚持组织主要指挥人员,再勘察一次地形。

    “打仗是拼命,各种情况都要想到,”彭德怀一边走,一边比划着对大家说,“就说这山路,天下了点雨,敌人在蟠龙补充了足够的粮食,肚子饱饱的,如果不偷懒的话,今明两天,差不多可到绥德、米脂。这样算来,一共是七天,同志们注意,他们走了七天!也就是说,我们这边一打响,董钊和刘戡回援的时间也就是七天。不过,那时天气会好一点儿,路好走一些,估计他们要不了七天时间,就会赶回来。而我们打蟠龙,少说也得四天吧,所以,时间还是蛮紧迫的哩!大家赶回去,抓紧准备,赶前不赶后嘛。无论如何4月30日完成攻击任务,5月1日开始进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一野战军简介 >第一野战军目录 > 第十四章 第三击,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