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七章 岁寒冬青
毛主席说了,自反攻以来,歼敌六十九万。这数字一点也不夸大。加上十二月歼灭的十一万,总计八十万。自进到大别山以后,九月至十二月,我们并未大打,但还是打掉了敌人五个旅,歼敌五万,比自卫战争第一年战果大。中央分配作战任务,第二年再消灭敌人九十六个旅,每月分配我们两个旅,我们算是完成了任务。陈粟、陈谢,东北的战果就更大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前进了一千里,开创了三大解放区,人口多了四千五百万,建立了各级政权和军区组织。大别山敌情最严重,而我们不仅战略展开了,战术也展开了。我们已经在新解放区站住了脚!”

    邓小平分析全国战局,揭示敌人在战略上的致命弱点,最后作了结论:“我们要看到两点:一、基本的——敌人是防御的;二、敌人是攻势防御,以进攻达到防御——我们把它叫作垂死挣扎。垂死是基本的,不看到这一点,便不会了解反攻的胜利。挣扎是另一面,不看到这一点,会松懈、麻痹、丧失斗志。总之,胜利不是遥远的!”

    二月七日,中央军委电请刘邓率指挥部和野战军主力转出大别山,进至淮河、陇海路、沙河、伏牛山之间,设立南线指挥中心,统一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陈、唐集团,展开中原作战。

    二月九日,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为对付敌人的残酷扫荡,并部署主力转移后的工作,野战军主力须留大别山再与敌打一个“圈子”。

    二月二十二日,邓小平接见鄂豫区领导人,部署主力转出后的工作,要求做好对付敌人残酷“清剿”的准备。之后,中原局发出《关于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要求在野战军主力转出后,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应以更广泛、更积极的游击战争,独立自主地坚守大别山战略阵地。

    至此,大别山主力转出以及内线坚持的全部准备工作完妥,新的战略远景即将变成辉煌的现实。不难设想,野战军主力转至中原作战之后,大别山区面临的将是更加艰苦卓绝的斗争。然而此时,无论是谁也不再怀疑这样一个事实:大别山的战略阵地在皖西、鄂豫、江汉、桐柏军区和地方群众的坚持下是稳固的,共产党人在这里扎稳的脚跟绝不会动摇了!

    因为,苦难的时代正在过去。

    <er h3">3

    元宵节。

    黄昏过后,天边明月高挂,地上灯火通明,连早春的晚风都带着扑面不寒的暖意。一年明月从头圆,在这传统的团圆之日,村村户户一片喜庆气氛。

    “后指”早上离开张大庄,经沈丘、李桥,行程八十里,天黑后抵达安徽临泉县韦寨。

    杨国宇想方设法弄到一些糯米粉,还有一包白糖,发动干部战士包元宵。他一面张罗,一面宣布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惊喜的提议:“面要省着点用,一定要包够数——每人两颗,一颗不能少。啥道理?一颗代表‘后指’,一颗代表‘前指’,吃到肚里,代表‘前指’‘后指’大团圆喽!”

    当晚,邓小平将率领“前指”到达韦寨,与“后指”会师。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下子传开了。

    刘伯承早已等候在韦寨村外的野地里,他的身后是两排长长的欢迎队伍。刘伯承在踱步,眼睛始终盯着前方。七十五个日日夜夜虽不算漫长,但这毕竟是刘伯承和邓小平最久的一次分别。

    “邓政委来啦!”一个战士喊起来。

    夜色中,马蹄踏踏,搅碎了冬日的清冽。

    刘伯承看不清,向前走几步,停下,突然大步走去。

    邓小平远远地跳下马,朝刘伯承奔来。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语言显得多余。军人、统帅重逢,两双紧握的手包容了全部的情感。

    时间在这巨掌相握的一瞬间凝固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十七章 岁寒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