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艰难岁月

    刘伯承听着听着笑了:“哎呀呀,你们这官司很难断哩。副连长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赵桂良。”

    “赵桂良,你做得对。牛原平,听副连长的,你和我们看戏去。”

    赵桂良很得意,又给牛原平下了道命令:“快给首长带路。”

    “赵桂良同志,”邓小平抖开夹被,把草灰色的被面朝外,披在赵桂良的身上,“这样披,既保暖,又隐蔽。”

    “政委,我……不冷。”

    “披着,这是我的命令。身子也要当心。”

    牛原平照顾着刘邓顺着田间小路向篝火边走去……

    天还未亮,野司指挥部召开作战会议。

    刘伯承叉开两指,以斛山砦为中心,在地图上画了个圆。

    各纵队头头立刻明白,刘伯承要用他的“圆规战法”了。

    刚才,邓小平已经介绍过形势:部队要有大的行动。

    一个月来,南线放飞的“麻雀”部队进展迅速,不断有好消息传来。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解放县城二十三座,歼敌正规军及保安团队七千余人,并相继在鄂东、豫南、皖西建立了十七个县的民主政权。而敌人鉴于第五十八师连续三次在光、商地区被围,判断刘邓主力及指挥部在大别山北麓。于是蒋介石一面电斥顾祝同“网撒得太大,漏洞太多”,一面从鄂东调来整编第七、四十师,从皖西调来整编第四十八、四十六师,与原在大别山以北地区的整编第八十五、五十八、五十二师等部,对光山、新县地区全力合围。用蒋介石的话说,即“要改变战术,合攻共匪首脑机关,吸引分散之敌回救,在鄂北聚而歼之”。

    形势喜忧参半:喜则调动了敌人,使我军得以战略展开;忧则敌军来势凶猛如同旋风,我军首脑机关已处在风暴中心。

    刘伯承泰然自若,双指一左一右,利落地完成了圆规地图作业。他说:“蒋介石一贯的哲学是以不变应万变,他的军事理论也总是拿破仑、希特勒、冈村宁次所谓的圆规战略那一套。‘广大广大地包围,缩小缩小地歼灭’,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在它的圆规线尚未合拢之前,在梳篦与梳篦的结合部存有很大的间隙,这就为我们大踏步地机动创造了条件。”

    对付敌人的合围,刘伯承有一手绝活,叫作“敌进我进”。具体说就是认清敌人的“圆规战法”,掌握包围圈尚未全部合拢时的“利害变换线”,或集中兵力歼敌弱小一部;或留小部队在内线迷惑敌人,而令大部队从尚未围拢的缝隙跳至外线,在敌后宽大的战场上机动往来,调动敌人,创造战机,各个歼灭。如此,既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又保护了敌占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同时在根据地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深入敌后解决部队的供给补养,可谓“一箭三雕”。创造了“敌进我退”十六字诀的毛泽东曾赞扬说:“刘伯承,你那个‘敌进我进’好呀,整得日本人没办法。”

    刘伯承问李达:“参谋长,预计敌人全部合拢还要多长时间?”

    李达说:“根据侦察和情报分析,还要两天。”

    刘伯承:“蒋委员长开恩哟,给了我们两天的宽限。两天之内利害变换,我们要看准火色,毫不犹豫,转到外翼。”

    李达走到地图前,指着刘伯承画下的“利害变换线”宣布:“敌部署以七师、四十师两个半旅由麻城向沙窝北进,以四十八师、五十八师集结商城,以八十五师及五十二师主力集结潢川、罗山一线,估计两天内可以部署完毕寻找作战。为调动敌人,解决冬衣,歼击薄弱之敌,我军部署如下:一、二纵队主力候敌七师、四十师进至麻城、沙窝之间时,南出黄安、麻城地区;三纵应俟敌七师进至麻城、沙窝间时,出皖西地区,寻机歼灭小股之敌,路线自行选定;六纵对敌七师、四十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十四章 艰难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