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艰难岁月
不要正面作战,主要打敌辎重,尔后应相机歼灭麻城之敌。”
刘伯承问:“大家看还有没有补充意见和问题?”
细心的杜义德提出:“部队分遣行动,野司随哪一部分?”刘伯承说:“随一、二纵,你们一起南下。蒋介石到大别山北,刘伯承到大别山南嘛。陈锡联,三纵东进皖西,你有什么打算?”
“如敌继续西调,皖西空虚,我能不能把仗打得再大些?”
“这个问题提得好。”刘伯承举起放大镜,审视了一下地图上皖西的敌军部署,说,“知兵势,解奇正,这只是一般的制胜之道。其实,更重要的是要避实而击虚,牢牢抓住虚与实的环子。如果皖西进一步空虚,三纵可以放手歼敌,但要注意避开桂系主力,专打八十八师。这就是孙子所说的,‘兵之所加,如以石投卵者,虚实是也’。其他各纵也同样,在机动中要切实把握虚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正确选择作战目标、作战方向和作战行动。不打则已,打必全胜。”
邓小平点燃烟,徐徐吐出一缕青烟:“没有打好的仗,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再提它了。今后,我们必须打几个大的胜仗。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大别山站住脚,才能将群众真正发动起来。”
“政委说得对。否则……”刘伯承停顿一下,说,“否则部队天天空跑,鬼才相信你!”
<er h3">3
寒露将至。夕阳燃尽最后一把火,悄然坠地,溅落满天霞光。天说黑就黑,一弯孤零零的残月更显出夜的突兀与深寂。
夜色中,一个人影离开大路。他跃上山冈,找到一棵大树,双手合抱,两脚一蹬,眨眼间爬到几丈高的树上,举起望远镜……
他是第三纵队第七旅旅长赵兰田。
跳出敌人合围后,第三纵队乘虚挺进皖西,兵分数路寻歼敌第八十八师。陈锡联部署时特别强调:“各部指挥员在执行任务中必须灵活捕捉战机,积极主动地协同。只要能抓住敌人,不必请示即可合围歼灭之。”
个头不高的赵兰田本来腿就长,每次打仗都嚷着要打头阵。这回有了“尚方宝剑”,他兴奋得不得了,对旅政委周维说:“你拉着直属队在后面,我带侦察连到前面去。”
路上,遇到第二十团团长左魁元。左魁元报告:“刚刚撵上八十八师的尾巴,还没怎么交火,龟儿比兔子逃得还快,一下子没影儿了。”
“赶快追!”
“部队还没吃饭呢。”
“还吃什么饭!追!”
望远镜里出现影影绰绰的茅屋,渐渐多了,灰糊糊一片;有了光亮,一点一点,骤然陡增,灯火遍地……
张家店。
“娘的,这回可抓住你啦!”赵兰田惊喜。
位于霍山至六安公路旁的张家店是一个有着几百户人家和商店的集镇,四周广布池塘、水沟、稻田,再往外则横亘着一些长满松树的山冈。
“旅长,我们抓到一个俘虏!”黑暗中,侦察员跑上山头,低低的声音中透着兴奋。
俘虏的口供证实了赵兰田的判断,敌第八十八师师部及第六十二旅全部正在张家店宿营,准备明天一早向北撤退,欲与整编第四十六师会合。第八十八师是赵兰田的老对手了。年初二出陇海路时,第三纵队就和第八十八师交过手,在山东鱼台外围吃掉它一个半旅。经过补充整训,第八十八师这次又被调到大别山,一色美式装备,狂得孤军深入,欲寻刘邓主力决战,可刚一接触又想起旧伤,心有余悸,匆忙后缩,躲进了孤立无援的张家店。
歼敌的时机再好不过了,然而赵兰田身边仅有一个团外带一个侦察连,兵单力薄,难以对付整旅的敌人。他苦思冥想,那张还留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