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伟大转折
进……看来,敌人似已侦察到我野战军总部位置,正把三路重兵对准我们。”

    “我七月二十四日到南京,你们说刘、邓军正在西窜,结果一窜却‘窜掉’国军九个半旅;你们说刘、邓已溃不成军,结果他们展开了战略进攻……你们平均每月要花三千万的军费,竟被打得一败涂地!先生们,我真不知如何形容我此刻的心情。”

    上个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派魏德迈将军赴华考察,与顾祝同在徐州见了一面。八月二十四日,蒋介石举行宴会欢送魏德迈,顾祝同身负重责未能参加,但魏德迈的即席演讲他日后却有耳闻。美国人真不讲面子,魏德迈的直言不讳令蒋介石险些摔了酒杯。

    言罢,邓小平的眼睛又盯住那几匹骡子:“杨大人,我晓得你舍不得,舍不得也要轻装!”

    朱德:“中原得手,天下大势定矣!”

    魏德迈沉痛过后,道出了惊人的结论:“我以为,中国的复兴有待于令人振奋的领导。”这话太坦率、太露骨、太厉害了。顾祝同听说,在场的军政要员惊得嘴都合不拢,望着蒋介石一阵青一阵白的脸,没有人敢给这位美国总统特使的讲话鼓掌。

    于是,野战军指挥部里就有了两个“大人”:一位是“邓大人”,一位是“杨大人”。

    刘邓大军的副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由一人兼任,这在各野战军中独一无二。做政治工作,张际春能一下子抓住关键。军队支部建在连上是毛泽东的创举,而营团以上设立党委制度则是张际春的倡议与实践。毛泽东知道后,立即首肯,推广全军实行,而后又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健全党委制》,使之理论化、制度化。做思想工作,张际春有句名言:讲大道理容易,说服人难。他的耐心细致出了名。日常生活,他扎在人堆里,外人分不出哪个是首长,整个一个“老炊事员”。行军时,他知道大家口渴,便常带着宣传队打前站,劈柴烧火煮上一大锅开水或稀粥,等部队一到,清凉凉的马上就能喝。宿营时,他从不占老百姓的内房,总是在堂屋里打地铺,和政治部的干部战士挤在一起。

    蒋介石说:“我们在半个月内,彻底打通陇海路!”

    顾祝同诚惶诚恐:“校长,学生当竭尽全力,以报效党国!”

    顾祝同心里亮堂了,沉闷了多日的办公室也有了生机。他背着手在屋子里快步兜了几圈,传令召开军事会议。

    刘伯承走到哪里也离不开地图,有时甚至把看地图当成一种休息消遣。无论多么紧张疲劳,只要往地图前一站,他就能气沉丹田,进入一种“入定”状态。似乎他面对着的不是花花绿绿、点点线线的图形,而是一片活的凸起的天地。他全身心走进去,跨过山川江河,步入广阔平原,越过小桥关隘,在山山水水之间跋涉,从满头乌发直走到一顶银丝……此刻,他正手擎一盏如豆的油灯,伫立在“大别山区形势图”前,构想着部队的进一步展开。

    邓小平:“告诉总部的同志们,准备转移。我们牵上敌人兜风去。”

    周恩来走进窑洞,浓眉飞扬:“主席,刘邓传好消息来了!”

    走到陈鹤桥身边,牛三保说:“老妈妈,这位是我们的首长。”

    李成芳的嘴角歪了一下,没笑出来:“除了难,还有没有别的词儿?”

    “过半。”

    此时,鸡还没叫。李成芳登上函谷关,问王月才:“伤亡大吗?”

    一九四七年九月末的形势是:华东野战军西兵团在完成了鲁西南作战,取得沙土集大捷之后,六个纵队十八万大军分五路挥师南下,越过东西瘫痪的陇海铁路,挺进豫皖苏地区;陈、粟大军在山东,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攻克县城二十四座,歼敌一万之众,完成了战略展开;西北野战军也已转入战略反攻,连获沙家店、关庄、岔口追击战等大捷;华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十三章 伟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