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伟大转折
队长只稳扎稳打,猥集一团,未能区分数纵队,不敢超越追击匪军,旬来无显著战果,何能弭除匪患,挽救危亡?兹特严令申诫:如再任匪军逃遁而至平汉路以西,各级部队长、指挥官决以纵匪、祸国害民论罪。

    自从刘邓挥师南下,毛泽东无一天不在惦记他们。凡有刘邓电报来,无论白天夜晚,他必亲自处理。为保证大军南下顺利,他令陈赓率部渡过黄河之后,又几次电催陈、粟南下豫皖苏钳制敌人,以减轻刘邓的压力。然而陈、粟至今未动。前不久,刘邓来电告急:国民党数十个旅形成堵截包围态势,企图将我围歼于进军途中。毛泽东忧心如焚,一连数日几乎是站在地图前度过的。刚才,他又一次吃力地拿起笔,给陈毅、粟裕拟了一封电文:

    刘伯承笑了:“杨国宇不简单,居然能猜出邓政委的心思。”

    老人像个失望的孩子,哇的一声坐在地上痛哭。

    “其一,由于我们挺进大别山,陈谢兵团出现在陇海西线,加上陕北战场的攻势,蒋介石兵力不足更显捉襟见肘。现在我们周围的敌人总共有二十三个旅,不过十五万人,其中一部是被我歼灭后再补充起来的。除此,敌人要想从其他地方再抽调部队是万分困难的。另一方面,当我跨越陇海铁路时,敌人错误地认为我们是被迫的行动,事前没有布置正面阻击,事后尾追又一直处于被动。这就是蒋介石战略上的失败,这就是蒋介石的致命弱点。他和咱们毛主席对弈,总是错误地估计形势,走臭棋!”

    有人讲:“闹红的队伍是从黄河北边开来的,浩浩荡荡,有几十万人马,领头的姓刘名邓。那是个了不起的能人儿,只要一挥手,几十万兵马就能腾云驾雾,日行千里。”

    老人一路蹒跚,一路喋喋不休:“四连,四连指导员……”

    然而,自从陈赓过黄河的那一天起,陇海路就再没有被打通过。

    李成芳闷闷地点上支“炮弹”烟,说:“每个人都讲讲,这个仗怎么打?”

    至此,两大野战集团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摆出了一个大大的“品”字。毛泽东亲自勾画的刘邓、陈粟、陈谢三军挺进,彭德怀、许世友两翼牵制的全新战略格局已告形成。随之,华北野战军对平汉路北段发动攻势,解放雄县,兵叩石门;东北野战军在长春、吉林、四平和北宁线锦西至义县地区发起大规模秋季攻势。人民解放军已经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

    一九四七年八月至九月

    杨国宇这会儿全神贯注,以至于走到身边的脚步声都没听见。直到邓小平叫了声“杨大人”,他才连忙站起来。

    顾祝同长叹,目光落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红木桌上有一页纸,仿佛暮色中一张苍白的脸,纸上的一行行黑字如同白脸上暴突的青筋。那是蒋介石两天前发给他的电报。不知出于什么想法,或是警示自己,或是怨恨对方,这纸电文始终躺在那里——

    两天后,电波载着毛泽东亲手起草的《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传送到人民解放军的各个战场:

    各部队行动要旨如下:

    “怎么还多了一个?”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柴成文的情报处处长干得相当出色,长期的机要工作使他养成不留片纸只字的习惯。所有的情报全装在他那并不硕大的脑袋里,只要一张嘴便口若悬河:“根据侦察、截获和各部队提供的情报,敌罗广文兵团的第十师已侵占宣化店;第五十八师正由上石桥向商城进犯;第四十六师主力已经到达立煌、六安附近;张淦兵团已渡过陵沙河,向经扶方向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十三章 伟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