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伟大转折
内线兵团发起胶东保卫战,予敌以重创。
李成芳依旧漠然地吸着“炮弹”,漠然地听,直到最后才漠然地说:“按原定方案,继续准备。”言罢,转身就走。这就是李成芳。不了解他的人会觉得这个人有些迂拙、呆板、木讷,然而熟悉他的部下们却这样形容他们的旅长:“心如渊泉,形同处子。”说他貌似淡漠的眼神和面容并没透露什么情绪,也不是淡漠,而是感情蕴藏得太深太深。
高大的青桐树宛如一柄擎天巨伞,为初秋的大地投下一片绿荫。绿荫下,军政处处长杨国宇席地铺开油印地图,一边比照刘邓前几天下达的行动部署,一边用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的符号圈点目前部队所到达的位置,还不时往小本子上记一些需要军政处配合的工作要点。
形势发展太快了!
周恩来说:“主席,刘邓进入大别山,各个战场都活了。不过蒋介石是不会甘心的,他一定会拼上性命‘围剿’。”
正如刘伯承所说:“我们要趁敌重兵追击未渡淮,大别山腹地空虚之际,迅速展开,广占地盘,来一个麻雀满天飞!”
邓小平:“四川有句土话,叫‘吃柿子拣软的,吃辣椒挑尖的’,哪个好吃吃哪个。我同意司令员的想法,先打五十八师!”
毛泽东移步到门口,撩开门帘,望了一眼满天的星斗:“夜黑了,星星才更亮。困难大,背得多,刘邓就更光荣。他们的行动,是英勇的行动!”
“贫嘴!”于乔一下揪住陈晓静的耳朵,直到陈晓静哇哇告饶才松开手。她从衣兜里掏出一样东西:“陈部长,你说奇怪不奇怪,大别山的石头是红色的!你看——”
掌声起,惊飞了在场院谷垛上憩息的麻雀。天空蓝蓝的,偶尔飘过几片白云。自鲁西南作战以来,这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短短几天,第六纵队(欠一个旅)已经拿下光山、经扶、麻城、黄安,正直抵长江北岸;第三纵队挺进皖西,如入无人之境,连克叶集、立煌、六安诸镇;第二纵队继潢川之后,又迅速推进到固始、商城一线;第一纵队控制了罗山以南、光山和经扶以西广大地区;中原独立旅更是迫近平汉,兵临信阳。
陈晓静诡秘地眨眨眼睛:“我用它布置绘图室。于乔的那一把呀,要留着献给柴处长呢!”
杨国宇望着刘邓的背影,心里犯嘀咕:首长在干什么?散步?每到一个新地方,刘邓都要转一转,一来散步;二来熟悉地形,以防敌人突袭,这已成老习惯了。可今天散步“散”得不对头,都出来好几趟了。邓政委站住了,回头看了看远处拴的几匹骡子,又继续往前走。是不是又要打我的算盘,准备再轻装?
邓小平刚刚签署了一项作战命令,打开收音机想听听敌人的动态。他怕影响刘伯承,便把音量调到最小。收音机里国民党的电台正在广播近几天的战事:“……本月下旬,国军十万官兵于息县汝河、淮河一带追阻围歼共军,激战数日,战况空前,毙伤共匪无数,缴获武器颇多。目前,国军在节节进击,共匪已作分股逃窜。据可靠消息来源,国军曾击毙一名身材高大且戴眼镜之匪徒,经多方证实,此人必系共匪头目刘伯承无疑……”
“那好,我来抛砖引玉。”邓小平走到桌前,示意大家坐下。
到了这种地步,总裁能不暴跳如雷,能不想方设法挽回面子吗?面子倒是次要的,顾祝同想,要紧的是不能让刘邓在大别山站住脚。一旦共产党在中原成了气候,不管是蒋介石还是他顾祝同的身家性命,包括国民党的半壁江山,都将统统断送。因此,当务之急是进剿大别山!
没人会,张际春就亲自教。他挽起袖管,操起擂米槌,一槌一槌地把黄灿灿的稻谷擂成白亮亮的大米,动作熟练得蛮像行家里手。
在军事会议上,顾祝同宣布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