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伟大转折
会的人叫那些禽兽们糟蹋够了,又被反绑着手投到池塘里啦!岭后松林里天天杀人,杀得没有数哇……吴海他爹也给砍死啦!我的眼珠子也叫畜生们用竹筒子给……给拧掉啦……吴海!吴海!你要回来给娘和你爹报仇啊……”
麻雀飞满天,窝还在青桐树下。
休整了几天,姑娘们把自己收拾得换了个人似的,再也不见过黄泛区和渡汝河、淮河时的狼狈。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诸多的野战军中,唯独刘邓在袖珍精干的指挥部里设了个军政处。当初杨国宇曾问成立这个处做什么,李达说:“刘邓首长历来主张机关要简化层次,但又决定成立军政处——我体会有点像日本的‘不管部’,协助首长管那些除了作战之外必须管又无人管的日常勤务。首长的意思是让你去干‘不管部长’。你挑几个人,先把班子搭起来吧。”只三言两语,事情就这么定了。长期从事机要工作的杨国宇就从那个好似“台球桌”的狭小空间,一下子跃到广阔的“足球场”。
陈鹤桥搀着老人说:“做得对!老妈妈,您不用怕!咱队伍多得很,往后还要往这边开,说不定您的吴海还会来呢!”
老人的腰板突然直起来,拉过身边的小女孩说:“好孩子,快去岭后叫你妈、你叔、你婶他们快回来。你就说,红军不走啦!”
陈鹤桥的笑容消失了:“大别山的石头是红色的,大别山的泥土也是红色的,因为这里面都是血;大别山人民的血!”
正说着,李达带着柴成文急匆匆赶来。
茅草小屋里黑漆漆的,大白天也得点灯。
“吴海?老妈妈,我们这儿有很多四连。据我所知,没有一个指导员叫吴海。”
(三)向全军说明,我们有完全胜利的把握……虽有困难,但也是能够克服的。
接下去又是议论,方案提了一大堆,又被推翻了一大堆。
一纵应于攻克罗山后,以一部破袭平汉路,另以张才千部占领礼山、宣化店地区迫近平汉线活动,主力集结罗山地区待机;
“是呀,陈部长,你是大别山人,你说这是为什么?”陈晓静也掏出一块红石头。
“说得是哟!”刘伯承视线又回到地图上,说,“你看,大别山纵横千里,西至平汉,东临津浦,北傍淮河,南靠长江,突出于武汉、南京之间,物产又丰富,地势又险要,堪称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今开辟中原战场,解放全国,实现我军重大战略转折,正在此一举。蒋介石当然要拼上老命争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嘛。但是,我刘伯承不想死,我还要睁着一只眼睛,试看中原逐鹿,鹿死谁手!”
跟随李成芳多年的警卫员知道旅长此刻最需要什么,一路上手里不停地为旅长准备充足的“炮弹”,回到指挥所,不待李成芳伸手,便一支接一支地递上来。参谋们见旅长不停地吸烟,知道他在紧张地思考,都屏声敛气避免干扰他。
刘伯承点点头:“好。邓政委,部队在等你作报告。走,一起去见见咱们的猎鹿人。”
与此同时,第九纵队除留第二十六旅监视洛阳之敌,阻敌第五兵团之外,主力南渡洛河,解放宜阳、伊川、伊阳、嵩县、栾川、洛宁诸镇,歼敌七千余人,在伏牛山北麓开辟出豫西根据地;西进的第三十八军和第二十二旅又相机占领洛南、商县、山阳等县,肃清反动武装,创建了陕南根据地。从此,大军扼住豫陕咽喉,沿陇海铁路纵横往来于秦岭、伏牛山间。
陈鹤桥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实话实说:“老妈妈……我不是四连的人,也不是指导员。”
刘伯承摆摆手:“今天邓政委作报告,我也是听众。”
各部队行动迟慢不前,屡失良机,任匪军平安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此为我革命军人之最大耻辱。各级司令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