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三章 伟大转折
后必定再加上一句“是不是呀”。批评还要“商量”着批评,其实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周恩来的目光透着沉重:“只是这样一来,刘邓会很困难,他们背得太重了。”

    那时,蒋介石也是这样握着陈赓的手。而这一次,无论他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也无论是许愿第三军参谋长、南京卫戍司令之职,还是以校长、长辈身份甚至拿出“父爱子情”劝之,都碰了钉子。蒋介石不相信共产党的“毒化”会如此之深,他想用时间来证明自己。不料,陈赓竟在南京,在他眼皮底下的监狱里逃跑了。

    阳光下的邓小平似乎有些热了,他脱下灰军装,里面只有一件泛黄的短袖汗衫;又摘下帽子,露出了和所有人一样的光头。经过长途跋涉,连日征战,他的面容明显消瘦了,两个眼窝深陷下去,颧骨更加凸出。他喝了口水,接着说道:“党中央说我们的行动是英勇的行动。英勇不英勇,还要看我们今后的行动。目前,我陈谢兵团已挺进陇海西线,向伏牛山前进。这样,便以大别山、伏牛山和鲁西南形成了一个掎角之势。在这种战略态势下,我们要解放中原,把蒋介石逼退一条线,是有充分根据和条件的。

    陈晓静手中的石块啪地落在地上:“真……真的?”

    “那你不认识吴海——四连的指导员?”

    一个叫牛三保的战士扶着位瞎眼老妈妈朝这边走来,身后还跟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

    “为什么函谷关在历史上很有名气?你们谁知道,给我讲一讲。”路上,李成芳问随行的参谋们。

    第三十一团是战役的第一梯队,他们将从这里攻上山顶,扫清一路障碍。徐其孝从李成芳嘴里拔出“炮弹”,吸了一口又插回去,半晌,才吐出一个字:“难!”

    “现有实力?”

    部队初到南方,吃就是个大问题。总部即将断粮,派出去筹粮的张洞庭、张建涛带着一伙人很卖力气,跑了许多地方,挑回来的却是一筐筐稻谷。北方人吃不惯大米倒也罢了,可这一粒粒带壳的谷子怎么煮饭?张际春把总部为数不多的南方籍干部战士集合起来,问了个遍,也没有一个会擂谷的。在南方,这是婆娘们干的活。

    邓小平最后说:“我们预计,半年之内将是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也可以这样说——成败在此一举!”

    历史重重地记下了一笔——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开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邓小平也笑了:“蒋介石是恨你不死哟!本来在晋东南、冀鲁豫,你已经是人家的心腹之患;如今又窜到大别山,跑到人家卧榻之旁,令他如骨鲠在喉、芒刺在背,他能不恨、不盼你死吗?”

    “过八路!过八路!”黄鹂鸟叫得更欢了,播撒下一串神奇的传说。

    总攻之前,李成芳到主攻营作动员。动员也很简单,只把刚听来的故事卖了出去:“你们听说过鸡鸣狗盗的故事吗?……公鸡一叫,关门大开,敌人就容易跑掉。你们要在鸡鸣之前——也就是说,在拂晓之前拿下函谷关!”

    敌人追剿计划完全失败。今后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建和巩固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友邻兵团配合,全部控制可能点。

    预备队营长熊广模刚把三个连带上去就中弹牺牲,一连长王月才立即代理营长,指挥部队向主峰冲击。临近主峰,正撞上守敌指挥所。战士们杀红了眼,把那些顽抗的“大盖帽”全用刺刀捅死了。守敌失去指挥,顿时大乱,战局急转直下。至拂晓时分,我军全歼函谷关守敌一个营。

    “不,俺啥也不要做,啥也不要……”老人呜咽着,满是皱纹的脸上挂着浑浊的泪,半晌才憋过一口气来,“俺就要吴海回来……给俺报仇哇!自从他走后,湾子里叫白匪民团闹惨啦!妇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二野战军简介 >第二野战军目录 > 第十三章 伟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