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豫北造势
刘伯承走上打谷场,走近炸药包,弯腰拿起一件件东西。
工兵连连长走出队列,向刘伯承报告苏大发牺牲的噩耗,随后请战:“我们要为苏大爷报仇,我们全连没有一个怕死的!”
刘伯承低着头,很沉痛,半晌才抬起脸,看看连长:“连长同志,‘全连没有一个怕死的’,那么你呢?”
“我?我从当兵那天起就做好了死的准备。家里就老娘一个人,离家那天我把给老娘准备的寿衣、寿木都交给了村长。我没准备活着回去!”
刘伯承摇头:“不,战争无情,不在于去死,而是让敌人先死!自己要活,很好地活!你能够带领全连为苏大爷报仇,为所有受苦受难的人民杀敌人;并且能保存全连同志,使全连同志在全国解放之后都能活着和家人团聚,这才是一个称职的连长。你记住,你带领他们去打仗,不是要死,而是要活。死是留给敌人的。”刘伯承看了肖永银一眼,继续说,“这是每一级指挥员的责任!一个战士长到十七八岁,他的父母要付出很多很多,离家当兵更是牵肠挂肚。一个指挥员不要光想着打、冲,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打、如何冲。要善于以小的牺牲换取大的胜利,以自己的生换得敌人的死!”
肖永银的脑子里闪过一个个战役,定陶战役、巨野战役、鄄城战役、滑县战役……每一个战役都以奇对正,寻找或创造敌人的弱点,再抓住其弱点突然袭击,实施种种战术——东引西调,釜底抽薪;避强击弱,猛虎掏心;猫捕老鼠,盘软再吃;声东击西,弃粮佯败……上将之道正是料敌制胜,险厄远近。肖永银望着刘伯承伟岸的身躯、硕大的头颅,目光里交织着深深的敬仰和隐隐的对自己冲动的自责。
“同志们,”刘伯承对战士们说道,“求战心切,闻战则喜,是战士的良好素质;敢于牺牲、视死如归,是打胜仗的基本因素。你们都是人民的优秀子弟兵。就像下象棋需要招数一样,打仗需要部署。打哪里,由谁来打;谁休整,休整到什么时候,这就是部署。不要急,蒋介石一个兵团一个兵团地给我们送,有得吃嘛!就怕你们的胃口不够大,到嘴的宴席吃不动哟!”
战士们的情绪振奋起来。
刘伯承对肖永银说:“咱们到王克勤排去看看。”
王克勤是平汉战役中从国民党军队中解放过来的战士,仅仅半年就成为闻名全军的英雄。他的“战斗互助”带兵法在解放军里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中共中央的关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的社论,号召全军向王克勤学习。
吉普车开到一片河滩地,王克勤正带着全排在打靶。
刘伯承握住王克勤的手:“咱们两个从旧军队过来的人又握手喽!这一年你的进步比我大。”
王克勤耳朵都涨红了,激动得说不出话。
去年六月,王克勤在马头镇誓师大会上见过刘伯承,他当时没想到司令员讲完话后会到队伍中和战士们握手,更没想到司令员会把手伸给他。他那时刚从平汉战役被解放过来,紧张得脑门上滚满了汗珠,双手颤抖着不敢伸出来。刘伯承笑着问了他的名字,说:“王克勤同志,我和你一样在旧军队干过。我的家庭出身微贱,爷爷是打铁的,村上有红白喜事也给人吹唢呐。因为这个,我连前清秀才也考不上哟!”
王克勤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国民党军队里他就听长官们常提起刘伯承这个名字,知道共产党里有个大将军,跟神一样能点石为兵。现在,这位大将军握着他的手,还说了那么多贴心的话。王克勤热泪滚滚。从那天起,王克勤就发誓要成为一个新人、一名合格的刘邓大军战士。
“王克勤,你的手怎么这样烫?生病了?”
“报告司令员,我没有生病。”
一个战士说:“报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