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在在风寒
炮仗和花筒,专门用来庆祝节日。

    在火药使用之前,人们用火燃烧竹子,竹子受热膨胀裂开,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炸声,此即为爆竹。炮仗是将火药装在纸筒里,装实塞紧,两头用黄泥堵死,内中伸出一根引线,用以点火。引线点燃时,火药爆炸,将纸筒炸得粉碎,同时发出爆炸声。由于它跟爆竹原理类似,因而人们仍叫它爆竹,尽管已没有竹子。

    人民的智慧无穷无尽。炮仗之后,又有高升,两者原理类似。所不同的是,高升将火药装入纸筒后,中间用黄泥隔为两部分,有引线相连。

    燃放时,将高升直立在地上,点燃下部的引线,下部火药首先爆炸,发出第一声响,同时爆炸产生的力量将剩下半截纸筒推到空中。引线燃到上部后,剩下的火药爆发,又在空中发出了第二响。此即民间俗称的“双响”或“二踢脚”。

    另有一种花筒,与炮仗原理基本相同,只是火药装得较松,且上面留有一个小喷气口。引线点着后,因为小口的作用,纸筒里火药并不产生爆炸,而是慢慢燃烧,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从小口喷出。如果是晚上放的话,便能看到许多火星喷出。心思巧妙的匠人还会在火药中掺杂各种矿石,如此,喷出的火星便有了红、黄、蓝等各种颜色,极为美艳,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炮仗和花筒只是人们用来娱乐玩耍的工具,执政者却看到了它们潜在的军用价值。从宋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宋军已经开始秘密进行火药武器的实验和制作。开宝二年(969年),兵部令史冯继升发明了火箭,即在箭头部分加缚火药和引线,箭射出前,先点燃引线,再用弓射出火箭,利用火药燃烧爆炸的威力烧杀敌人。此火箭经试用后,证明效果良好,迅疾被大批量生产,装备到宋军中。宋军攻灭南唐时,便是利用火箭作为重要武器。

    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神卫水军队长唐福又研制出火箭、火球、火蒺藜等更先进的火器。这时的火箭已无须靠弓弩弹射,而是靠火药燃烧时喷射产生的推力前进,威力虽说不上惊人,但在原理上却是质的飞跃。后来,又有冀州团练使石普献上了他自己制造的火箭、火球,并在皇宫中为皇帝作了示范表演。这些火器经过试验后都投入了实战,北宋朝廷在建康府、江陵府等地建立了火药制坊,专门制造了火药武器。宋军为抵抗西夏军入侵,一次曾用了二十五万支火箭,足见当时火药兵器的产量相当可观。

    虽然北宋王朝在经济、文化上的成就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巅峰,但由于其以“重文轻武”为国策,武器工艺和改进更不受重视,之后长达百余年间,火药兵器再无发展。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一股被金军打败的宋军转而为盗,劫掠地方,围攻德安府城,造天桥,填城壕,鼓噪进攻。知府陈规在情形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发明了飞火枪,即在长竹筒或是厚纸糊成的纸管中装上火药,临阵时点放。当时吊桥已被敌人占领,城陷在即,陈规命六十名士卒手持火枪,冲出城门,点燃火枪,竹筒中的火喷出来一丈多远,由此烧毁吊桥,击退敌人。之后陈规又是“九攻九拒,应敌无穷,十万百万,靡不退却”,最终保全了城池。陈规也因此战而名扬天下,成为一时风头无二的人物。

    在火箭和火枪的基础上,南宋又发明了霹雳炮,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震天雷”。这种炮用火药、石灰等物混杂制作,爆炸时会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但它仍然需要借助外力,多用抛石机来发射。抛石机原本装置的是石球,将石球替代为火药包,由于重量减轻,不仅能抛射得更远,而且落地即燃,杀伤力极大。南宋虞允文在采石矶反击金主完颜亮时,关键时刻,便是以霹雳炮制敌,“舟中忽放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遂大败之”。

    金人了解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钓鱼城简介 >钓鱼城目录 > 第一章 在在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