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黑骏马》
入场,但这仅仅是一种白描的手法。之后,作者编笔锋一转,对白音宝力格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这样做的优点两个:一是便于情节的展开,尤其是那些回忆性的情节;二是有利于对人物内心的表达,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并富有张力。
索米娅
少女时纯真善良的索米娅,生活中被欺凌后忍辱负重的索米娅,作为一个母亲舐犊情深的索米娅,和成为一个牧人妻子坚强生活的索米娅,这些形象一个个叠加起来,便成了一个美丽、善良、坚韧而又顽强,在苦难中勇敢面对,在生活中甘于平凡,在爱情中满怀真诚与爱的草原女子的形象。她让我们能通过她的形象感受到生活深处的美的存在!人性的美与自然的美,还有伟大的母爱!生活的艰辛铸成了她心性的升华,坚毅与善良使其生命焕发出异样的光彩。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传统的草原文化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白音宝力格离开草原之前,索米娅是通过白音宝力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描述的,这种直接的表现方法充分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和内心品质。而当白音宝力格重归草原,他在寻找的途中一直没有找到真实地索米娅,只能从别人的口中依稀知晓索米娅九年的经历。虽然是间接性的描述,但是由于通过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视角,使索米娅的形象获得了立体感。
各种叙述之间不可能实现“无缝”的衔接,我们从别人的讲述中得到的仅仅是索米娅的一些生活片段,无法知晓她完整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她如何独自安葬了奶奶,如何选择远嫁他乡,如何默默思念着白音宝力格,如何告诉女儿其其格她们还有个亲人叫“巴帕”……这些在小说中都没有讲述,因此形成了大量的留白,这些留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读者的想象中,索米娅的人物形象更臻丰满和完美,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艺术效果
文字的节奏
周而复始、低回不尽的蒙古古歌《钢嘎?哈拉》控制着叙述和抒情的节奏,赋予小说独特的音乐感。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长句的句式,将一个残缺而美丽的爱情娓娓道来,在深沉、绵长的语境里,令人引发不尽的思考和品味。
这种悠长舒缓的节奏配合着辽阔壮美的大草原背景,配合着牧民质朴的生活和丰富的人物内心,实现了情与景的交融。“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 ②在作者的文字节奏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意境。
情节的残缺
1. 不完美的爱情:故事的开端是和谐而美好的,慈祥的白发额吉、童年快乐的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以及漂亮的小马驹钢嘎?哈拉,这是一副美丽祥和的草原生活图景。在青春萌动的时节的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彼此产生了爱慕之心,可是,触手可及的美好爱情,因为一个恶棍的闯入而化为泡影,当美妙爱情破碎的时候,白音宝力格离开草原去寻找现代文明,索米娅独自承受艰辛的生活。一朵美丽的爱情之花在盛开之前枯萎了。
不是年轻的时候总是会轻易地下决定,然后在成熟的时候去体味后悔?而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得不到了。是不是只有在这样的失去中人们才有可能体会到些许生活的真谛?残酷的现实和美好的爱情理想之间,往往能够撞击出心灵的火花。
2. 不完美的寻找:当白音宝力格完成了九年的学习之后,带着悔恨的心情重返草原寻找索米娅,他一步步地接近当年的恋人,可最终还是无缘得见。
从结果上来看,这次寻找是不完美的。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他不断打听到了索米娅的下落,也不断地获知索米娅九年中的经历,他从中感受到了索米娅的艰辛和伟大,也领悟到草原的文化价值。追寻的脚步帮助白音宝力格完成了一次精神之旅。没有见到昔日的恋人,但他获得了成熟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