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982《黑骏马》
事线索的连贯性 ,以骏马为题,但却与马无关。这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不过小说中,黑骏马成为了故事的线索,将人物和情节串连起来,形成连贯的体系。小说中,共出现了两匹黑骏马。

    (1) 真实的黑骏马

    小说中写到,在一个风雪之夜,一头黑色的小马驹在奶奶额吉的马群中出生了,故事中的两个主角—少年时的白音宝力格和少女时的索米娅一同照料小马驹进而产生的青梅竹马的感情。小马驹一天天长大,两人的情愫也日渐加深。然而两个人在经历过不幸的打击和痛苦的分离后,当成年的白音宝力格又回到旧日的草原,试图找寻旧日的恋人的踪迹时,他得到的代步工具竟然就是昔日由他和索米娅一起喂养大的黑骏马,那头黑骏马的不期待地再次出现了,使得主人公的记忆与现实串连了起来,也使得故事情节更具戏剧性。

    (2) 内蒙古歌中的黑骏马

    当少年时的男女主人公兴高采烈地喂养小黑马的时候,奶奶额吉情不自禁地唱起古歌《钢嘎?哈拉》,大意是:一个哥哥骑着一匹美丽绝伦的黑骏马跋涉着迢迢的路程,穿越了茫茫的草原,去寻找他的妹妹的故事。但经历了种种周折之后,那骑手哥哥总是找不到久别的妹妹。这首期美动人的古歌竟然一语成谶,成为后来男女主人公未来命运的隐喻。古歌《钢嘎?哈拉》是作者埋下的伏笔,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美好的理想与残忍的现实之间构成的尖锐冲突,现代的爱情悲剧与古老的歌谣遥相呼应。

    前面两种前后的巧合和照应,使真实的黑骏马和古歌中的“黑骏马”成为小说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双重线索。以真实的黑骏马为经,古歌中的“黑骏马”为纬,作者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又哀伤的爱情故事。

    2.顺序的多样性

    小说没有采用单一的叙述方式,而是在整体顺叙的过程中,夹杂了大量的插叙。这些插叙或是来自主人公的本体回忆,或是来自他人的描述。作者这样的安排使小说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将相关联的情节和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其一,故事情节的组织显得更加缜密;其二,人物的情感能够不断加强。

    在处理上,作者的手法也非常的巧妙,现实和回忆以及现实和他人的叙述的衔接处没有丝毫的生硬之感,显得自然而流畅。

    总之,整篇小说的结构可以称得上:起笔不凡、行笔不乱、收笔有力。起承转合之中,隐含着作者统筹布局的智慧和驾驭全篇的功力。

    人物形象及表现方法

    白音宝力格

    主人公白音宝力格儿时在公社里长大,生性顽劣,父亲又无暇看管,于是交给草原上的额吉奶奶抚养。在与奶奶及奶奶的孙女索米娅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白音宝力格习惯并爱上了草原的生活,成为了一个热爱劳动、喜欢读书的进步青年。同时,他与索米娅纯洁的爱情,使他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憧憬。这时的白音宝力格是积极、乐观的。可是当他得知索米娅被人欺辱时,他感到极其愤怒。而奶奶和索米娅对此事的态度,更令他不能接受。“被强暴后怀孕的索米娅为保卫未出世的孩子而敌视白音宝力格的态度,奶奶对白音宝力格的隔膜和陌生感,都表明了主体与草原的相异关系。正像白音宝力格曾意识到的那样,这里并不是他童话般的家,草原并不听从他想象的指令。”①他感到自己被草原疏离了。此时的白音宝力格是失望、悲伤而孤独的。多年之后,白音宝力格完成了大学的学习,重新回到草原,试图去寻找索米娅和以前的生活,可他一路走来,却得知奶奶早已去世,索米娅也远嫁他乡。他的心里又充满了缺憾、歉疚和伤痛。

    在表现白音宝力格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尽管小说的开头,主人公是以第三人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简介 >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目录 > 1982《黑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