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982《黑骏马》
深地爱着这片土地,因为那是他的根。

    作品最后写到:“我滚鞍下马,猛地把身体扑进青青的茂密草丛之中,我悄悄地亲吻着这苦涩的草地,亲吻着这片留下了我和索米娅的斑斑足迹和炽热爱情,这出现过我永远不忘的美丽红霞和伸展着我的亲人们生活的大草原。“作品作为典型的中国心态小说,在谋篇构局上,不以时空界限为囿,而以人物意识流动力线。(同时又注意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循着人物的心理流动和思想发展的轨迹展现出各种情节,使作品呈现跳动的、但又丝连不断的整体效果,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作者以散文式的笔法描摹壮美、绚丽的大草原风光,使作品既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和雄浑深沉的音乐美的效果。读来回肠荡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艺术特色:是张承志的代表作,它一出版,就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了读者,并一举获得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小说叙述了蒙古青年白音宝力格骑着黑骏马寻找昔日恋人索米娅的故事。白音宝力格小时候被寄养在奶奶额吉家里,他和索米娅一同由奶奶抚养成人。他们青梅竹马,产生了自然、纯真的爱情。在白音宝力格长大外出学习时,索米娅遭到了恶人的欺辱。白音宝力格无法忍受索米娅和奶奶对于这件事情逆来顺受的态度,愤而出走。当九年后白音宝力格重返草原,奶奶已经去世,索米娅也远嫁他乡。白音宝力格骑着当年他和索米娅养大的黑骏马四处寻找索米娅的下落。

    的故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其中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体验,只有沉浸其中才能品出三昧。同时,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写作手法,使小说产生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语言和结构

    语言特色

    张承志的文章语言自成格局,有一种刚健、雄浑、豪迈、倔强的文化气质。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真切的感受到这一点。他的文字之所以有这样的艺术特点,归功于他在文章中多习惯使用长句,感情充沛而强烈;同时擅长勾勒人物的内心,将人物情感描绘的淋漓尽致。

    1.大量运用长句:作者在小说中大量地使用了长句,使语言凸显出绚丽、强烈、抒情的质感和丰富的色彩。在中,我们从始到终都能感觉到那首周乐复始、低回不尽的蒙古歌《钢嘎?哈拉》,小说中的长句与这首古歌默默辉映,一同奠定了小说的基调;同时,这样的语言安排也控制着整篇文章叙述和抒情的节奏,赋予小说独特的乐感;最重要的是,中,作者为我们描绘的是一个辽阔壮美的内蒙古大草原,这也是全篇小说的背景。长句的句式,犹如电影中的长镜头,将草原的壮美、质朴和浑厚包罗其中,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广大的心灵视野。

    2.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著名评论家蔡翔说:“张承志以写意见长,他致力于探索的,是一种能够自由表达心灵的写作方式。” 在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类似这样的心理描写:“在骑手们心底积压太久的那丝心绪,已经悄然上升。它徘徊着,化成一种旋律,一种抒发不尽、描写不完,而又简朴不过的滋味,一种独特的灵性。这灵性没有声音,却带着似乎命定的音乐感——包括低缓的节奏、生活般周而复始的旋律,以及或绿或蓝的色彩。” 对于作为曾一度生活在草原的作者来说,他以一个作家和一位牧民的双重身份用深沉与冷峻的笔调去体现着草原文化的伟大和崇高,也细腻而真实地表达着牧民的心灵和情感。

    张承志将他血液里的刚性和豪迈,雄健而温情地灌注到现代汉语,他让草原在沉思下舒张着奇丽广阔,他使草原人民的欢笑与苦楚得到真情的映照。

    结构

    小说结构紧凑、多处呼应,可以看出作者在该篇小说结构的处理上独具匠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故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简介 >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目录 > 1982《黑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