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979《一个和八个》
显得蕴藉深厚。

    他甚至认为,革命者的悲剧也是可以写的。1957年3月,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的一次小组讨论会上,“老舍提出:我们这时代的悲剧有什么规律?是不是可以把一个好人写死?”听了老舍、茅盾等人的发言以后,郭小川也提出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农村的主观主义、命令主义者可否把它的害死人事件写出来?”

    发表时间:1979年

    因此,他想倡导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这正是他在长诗中赋予男主人公王金的品格。

    郭小川(1919—1976),诗人。原名郭恩大,又名郭伟倜、郭健风,笔名郭苏、伟倜、健风、湘云、登云、丁云、晓船、袖春等。河北丰宁人。先后担任《天津日报》社编委兼编辑部副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宣传处长兼文艺处长,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宣传处副处长、文艺处副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秘书长,《诗刊》编委,《人民日报》特约记者等职务。出版作品17种。其中有诗集8种:《平原老人》(新华书店中南总分点1951年出版)、《投入火热的斗争》(作家出版社1956年出版)、《致青年公民》(作家出版社1957年出版)、《血与山谷》(中国青年出版社1958年、1980年出版)、《鹏程万里》(作家出版社1959年出版)、《梁都颂》(春风文艺出版社1961年、辽宁人民出版社1978年出版)、《甘蔗林—青纱帐》(作家出版社1963年出版)、《昆仑行》(作家出版社1965年出版);长诗单行本《痛悼敬爱的周总理》(河南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作家出版社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诗选集8种:《月下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郭小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出版)、《郭小川诗选续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文集4种:《中共需场地委的宣传工作》(中南人民出版社1951年出版)、《针锋集》(北京出版社1958年出版)、《谈诗》(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1984年出版)、《思想杂谈》(与陈笑雨、张铁夫合著,中南人民出版社1950年,武汉通俗图书出版社1951年、1952年出版)。郭小川的当代抒情诗创作有着由暂时的激动到长久的深思的发展轨迹:五十年代的《致青年公民》气势豪放,鼓动性强;六十年代前期以《甘蔗林—青纱帐》、《东北林区三唱》、《乡村大道》为代表,多以感物咏志的方式表述革命哲理,诗意含蓄高远,他还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并写下《平炉王出钢记》、《鞍钢一瞥》、、《三门峡》等许多优秀诗歌,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面貌;七十年代前期的《团泊洼的秋天》、《秋歌》则显露出锋锐之气。他在当代的叙事诗创作集中在五十年代后期,主要作品是《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题材是革命军人的战斗生活或爱情生活,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剖析,感情细腻,抒情性强。诗人的当代诗作充满着对革命、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战斗激情,展现了革命战士的战斗风貌。诗人还特别注意学习中国民歌和古典诗词曲赋的表现手法,倡导和实践新格律体诗歌的创作,在诗歌形式的探索方面作出了贡献。

    这部诗作的主题在中国革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它讲的是,在抗日战争中,我军政治教导员、共产党员王金蒙冤受审,被投入战时监狱,和一个奸细、三个惯匪、四个逃兵这八个“人渣”关在一起。一边是匪兵们对他的漫骂侮辱,一边是来自革命同志的怀疑与仇视,面对这双重的折磨,王金忍辱负重,宁愿牺牲自己也要顾全大局。“真理的巨大力量”,“能给一切黑暗的角落以亮光”,“仿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简介 >六十年与六十部:共和国文学档案(1949-2009)目录 > 1979《一个和八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