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诸神
”和“悲剧系列”是典型的“黄金时代”作品。如果说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努力将侦探小说化,那这个时期的埃勒里·奎因则是拼命把小说侦探化。奎因的作品深得逻辑学精髓,逻辑推演是所有侦探小说中最为严密的。他的小说通常不把“感官盲区”作为卖点,也不怎么设计过分夸张的诡计,而是“货真价实”地把所有线索和道具都摆在读者眼前,完全依靠推理征服读者。

    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期,奎因的风格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一方面,奎因越发迎合大众市场,创作了许多带有强烈戏剧感,尤其是好莱坞风格的作品。大量作品被拍成电影和刊登在时尚杂志上就是最好的证明。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奎因的作品愈发深刻,变得富有思想性和责任感,从单纯的智力游戏升华成为哲学思考。1942年出版的《灾难之城》是这一转变的开端。

    埃勒里·奎因没有把侦探小说仅仅置于书本里。除了前面提到的影视化之外,兄弟俩录制了广播剧、制作了漫画,还在1941年创办了《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EQMM)。广播剧和漫画获得了空前成功,杂志则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侦探期刊,时至今日仍在发行。我们耳熟能详的劳伦斯·布洛克、迈克尔·康奈利、爱德华·霍克、比尔·普罗奇尼等作家,都是藉《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登上舞台的。

    埃勒里·奎因并不是单纯的王者,而是一个王朝的代名词。如果没有阿加莎·克里斯蒂或其他什么知名作家,侦探史上将缺少一些经典作品;而如果没有埃勒里·奎因,侦探史本身就会面目全非,不可想象会变成什么样。从这个角度讲,埃勒里·奎因是“黄金时代”最伟大的侦探小说作家,没有“之一”。

    1971年4月3日,曼弗雷德·班宁顿·李去世;1982年9月3日,弗雷德里克·丹奈在纽约长眠。但是,“奎因”未死,经典永存!

    一直以来,“黄金时代”都有“三巨头”的说法。阿加莎·克里斯蒂和埃勒里·奎因无疑占据两席,而和两人齐名的是美国人约翰·狄克森·卡尔。和克里斯蒂和奎因相比,卡尔是一位剑走偏锋的怪才。

    前面提到过,史上第一篇侦探小说《莫格街凶杀案》属于密室杀人,这是一种不可能犯罪模式,这种模式的侦探小说创作难度极大。而卡尔偏偏不以为意,终其一生书写着一部又一部的不可能犯罪小说。关键是,他还做得非常不错。就像谈起英国文学不能不提莎士比亚,谈起中国文学就不能不提起曹雪芹一样。谈到不可能犯罪,谁也无法忽视约翰·狄克森·卡尔。

    卡尔1906年11月3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父亲是众议院议员。卡尔是个不折不扣的少年天才,11岁时便开始为报纸撰写犯罪类文章。后来卡尔曾说过:“在我11岁的时候,大脑里已经有了120个诡计手法的构思。”

    1925年,卡尔进入哈维佛学院(注意,可不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也不是一所佛学院),在校期间任学校文学杂志编辑。1928年从学院毕业后,卡尔又前往法国巴黎求学。也是在那时,卡尔对巴黎这座城市产生了感情,后来他在恋爱时,还曾经说自己是一个法国人。

    在求学期间,卡尔创作了第一篇侦探小说,名为,是个短篇不可能犯罪小说,主人公是法国警探亨利·贝克林。卡尔从这篇作品里获得了自信,坚定了不可能犯罪小说的创作。

    1930年,卡尔第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主人公依然是贝克林,稿酬仅为300美元。但此书出版后大受好评,在两个月内重印七次。约翰·狄克森·卡尔开始崭露头角。

    1932年,卡尔与英国姑娘克拉丽斯·克里弗斯结婚,并在英国正式定居。美满的生活令卡尔在创作上游刃有余。在出版后的两年里,卡尔先后创作了5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谋杀的魅影简介 >谋杀的魅影目录 > 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