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训练说话的本领
绝、回避;仰头,表示景仰、傲慢、坚强;低头,表示娇羞、顺从、沉思;垂头,表示无奈、沮丧。

    头部动作中,以点头和摇头最常见,含义也最丰富。它们所代表的意义也很宽泛。尤其是点头,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赞同、肯定、鼓励外,还可表示问候、致意、感谢、满意、理解、舒畅、表扬、拥护、放心、尊敬、佩服等等。

    摇头所指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在双方交际中,一方被另一方问及某人、某事、某问题时,他要表示反对、否定、拒绝,可以摇头;而他要表示不知道、回答不了,或者表示此时此地不宜回答、不宜谈此事,也可以摇头。这就需要交流双方根据现场的情况及自己的经验去加以判断了。

    头部是人身体上最具区别性的部位,具有丰富的传情达意的作用。如何动,对说话者来说,是情感的表达;对接受者来说,则可由此获得信息。唐代诗人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小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没有奇特想象,没有华美词藻,一个“举头”,一个“低头”,就把诗人旅途中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举头”,触发了思念;“低头”,陷入了沉思。一“举”一“低”,动作简单,却含义深刻。

    手动,就是用手(包括手指、手掌、手臂)的活动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亦即所谓的手势。

    当众讲话的手势不但能强调和解释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而且往往能使讲话的内容更丰富、形象、生动,让听众可听、可看、可悟。

    手势在演讲中的作用和类型有:第一是用来表达演讲者的情感,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即所谓“情意手势”;第二是用来指示具体对象的,即“指示手势”;第三是用来模拟状物,比划大小的,即“象形手势”。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类手势,都应视演讲内容而定。因此在手势运用上必须注意:一要简洁易懂;二要协调合拍:三要富于变化;四不要无节制地频繁使用。

    有以下几种手势在当众讲话时被经常应用:

    精确抓握手法。在这种节拍信号中,手的动作好像有意识地概括想象中很小的话题,但是手的动作不能延续到大拇指尖与其他指尖真正地触及到一块。这意味着演讲者强调精辟的意图胜似事实上精确的本身。

    挥动的手好像在寻找所探讨的答案,但演讲者未能真正阐明这个答案。在演讲中,演讲者碰到具有探讨性和不肯定无把握的问题时,常用这种手势,手部动作表现为食指弯曲与微曲的拇指间有些许距离,其余三指紧握。

    强力抓握手法。演讲者在演讲时总想控制大厅的气氛,如果听众并不是聚精会神地随从演讲者的意愿,那么演讲者可采用意图式强力手势吸引听众。手指呈僵硬,五指分开,稍微弯曲,自然向前展开,随即僵硬的五指自然松开。

    手掌向外式。这是谈判者惯用的手势。双手微颤动地向外开展,其本身暗示了说话人愿意放弃某些条件,主动接触受话者。这是一种强烈的表达愿望方式,它希望说者和听者之间早已形成的鸿沟能搭起一座桥梁,从而使听者尽可能地进入演讲者的“思想意境”,理解其暗示的道理。

    食指拍手法。一般在打拍子时,原则上运用五个手指的动作,但是有一种特殊的节拍手势仅用一个手指,即伸直的食指。它表达了支配占有的欲望。此外对这种手势有两种表达方式:食指向前指和食指向上有节奏地挥动。在第一种情况里,食指若涉及到某个话题和物件,那么演讲者就是强调这个题目和东西有待于讨论。若指向听众里某个人,那么演讲者是有意图地针对那个人耍威风。这往往会给听众留下一种白热化敌视态度和令人嫌恶的权势欲印象。在第二种情况里,食指向上有节奏地挥动,这意味着演讲者在威胁、要挟和力图征服某人或者某事的愿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简介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目录 > 第一章 训练说话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