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训练说话的本领
站姿,能显示当众讲话者的风度。一般说来,发言者要“站如松,坐如钟”,挺胸抬头,端正庄重,给人一种游刃有余,成竹在胸的伟岸之感。发言者在台上,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并且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可以前后左右地进行一些小范围的移动。一般地说,向前移动表示积极性的含义,如号召、赞同、进取等;向后移动表示消极性的含义,如歉意、否定、退让等;向左右移动则表示对某一侧听众特别关注等。但千万不能在使用默语时移动身体,因为这时候的移动只是游离性的多余动作,影响听众的视觉接收效果,破坏演讲的和谐统一。高尔基赞扬列宁的演讲时说:“他的演说的和谐、完整、明快和强劲,他站在讲台上的整个形象——简直就像一件古典艺术作品:什么都有,然而没有丝毫多余,没有任何装饰,即使有的话,也看不出来,正如脸上的两只眼睛,手上的五个指头那样天生不可缺少似的。”
不同坐姿含意也不尽相同。如:坐姿端正,两手平放膝上,身子稍向前倾,是尊重、崇敬的表现;坐在沙发或椅子的前沿,身子前倾,头微微倾斜,是对话题特别感兴趣的表现;坐在沙发或椅子上,身子后仰,甚至转来转去,是一种傲慢无礼的表现;坐在沙发或椅子上,整个身子倒转于一方,是嫌弃、轻蔑的表现;而采用背朝谈话对象的坐姿,是不屑理睬的表现。性别不同,坐姿含义也不同,如:男生微微张开双腿而坐,是稳重、豁达的表现;将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是轻松、自信的表现;女性拢膝而坐,是庄重、矜持的表现;双脚交叉而又配合交臂的坐姿,是一种戒心很重的表现。
坐姿可分为严肃坐姿、随意坐姿和半随意坐姿三种。身体挺直、双腿并拢或略微分开(女性常为双膝并拢或脚踝交叉),即正襟危坐,为严肃坐姿;背靠沙发或坐椅,两手置于沙发座椅扶手上,或双手交叉靠在头后,两腿自然落地或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俗称“二郎腿”),为随意坐姿。介于二者之间,身体斜靠沙发或头部微微后仰,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为半随意坐姿。在当众讲话中,到底选用什么样的坐姿,主要应考虑环境的因素。如在谈判、重要会议上讲话的隆重场合,一般宜采用严肃坐姿,以示庄重和对公众的尊重;在交谈、接待、庆典、联谊会等场合,一般宜采用半随意坐姿,这有益于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缩短交际双方和多方的心理距离;随意坐姿只宜于非正式场合,交际各方十分熟悉和了解,或是亲友之间,才可采用。
对体姿语言总的应用原则是:根据不同场合、对象和谈话目的、方式,选用不同的站姿、坐姿和步姿,以优美、高雅、自然、协调取胜,配合自然的有声语言,以获得理想的表达效果。
对肢体语言要有选择性和节制性的应用,应准确、适度的配合讲话的目的,以达到最佳效果。各种体姿语言还要相互配合,整体协调、连贯,从而表现出优美自然的风度美、气质美和韵致美,为听众塑造良好的说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