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自有主张
还是应付交差了事。
咸丰帝曾经准备诉诸武力,给桂良等人交底说,所提款约,一概不能允准。什么派员驻京,什么内河通商,狗屁!告诉洋人们,我们跟他们打!我将派大清国最能打仗的僧格林沁去打!告诉他们,我们已经做好了打仗的准备……对于这一点,桂良曾很认真地考虑过,考虑的结果是,依清的作战实力,很难打过洋人,所以,洋人根本不怕用打仗相威胁。
但又不能说皇帝不了解情况,那是对皇帝大不敬。于是只能给皇帝打马虎眼。让皇帝答应条款后,签了约,完成使命之后再说别的。
就这样,桂良等人与四国公使签订了天津条约。当天津条约真的签订了,咸丰皇帝又觉得如鲠于喉,他咽不下这口气。
他想反悔。
于是奕泞决定,利用在上海和英法谈判通商章程时取消天津条约。
1858年1月中旬,四国公使除俄国公使普提雅廷之外均汇聚上海,准备和清政府谈税则问题和通商章程事宜。俄国公使因初伸手中国,还没有什么海上贸易和税则问题,便兀自回了国。
由于英国全权大使额尔金在这次战争中表现突出,法国公使和美国公使推举他为此次谈判的总代表。额尔金对这次会议做了很多准备,虽然天津条约已经签订,但这次会谈,关系着具体实施问题,关系着如何进一步攫取在华利益问题,他是马虎不得的。他特派威托玛和李泰国参加这次会议。威托玛代表他本人出席会谈,李泰国列席会议。
会议之前,关于税则和章程已由英人单方面拟就了。炮制者就是李泰国。
李泰国何许人也?他原是上海海关负责关税的一个官员,一个微不足道的人。
中国海关何以让外国人出任海关官员?说来话长。关税自主是一个独立国家行使主权的表现,一旦关税大权旁落,标志着国家主权的彻底丧失。南京条约中曾规定中国关税须同英国协商的原则,后来又在五口通商章程中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值百抽五的税率,为了使外国货运入内地免去厘金及其他税收,又规定值百抽二点五的税率。这个值百抽七点五的关税,是外国人定的,不是中国定的,标志着中国丧失了海关关税自主权。值百抽五是当时世界上最低的关税,它实际上成全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公开掠夺。这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关税保持了几十年之久,并且不只英国一家,法美俄等国均享受了这样低的关税,使中国市场成为西方列强任意肆虐的场所。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后,租界里的上海海关被公众一举捣毁,清政府苏松太道台吴健彰躲进租界。他是上海、苏州、松江、太仓等地的总税务官,他一逃走,税款税收从此无人问津。
这种情况持续了半年之久,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与美公使觉得似这样混乱延续下去,万一影响既得利益太不合算,就派兵占据了上海海关,决定临时代理中方收税。它们还颁布了关于上海海关的临时办法六条。由英美领事代中国官府向英、美商人征税,税款由领事代管。
但是,这只是说说而已,许多洋人商船和企业家并不把它当回事,偷漏税的事情大面积存在着。鉴于这种状况,英美领事想出了一个由外国人参加中国海关的行政组织,人员由领事指定,此人为中国服务,领取中国薪水,并在中国长官统领下工作。就这样,英美法三国领事与苏松太道台吴健彰商定,委派了一个由三国领事指定的三人关税委员会,他们是法国人士密斯、美国人卡尔、英国人威托玛。
李泰国后来代替了威托玛。
李泰国是一年后代替威托玛的。他通晓中文,又对税务工作精通,比起那些法美领事派出的官员来讲,他的工作似乎更加卖力。公正地讲,这要比中国海关无人管理的局面要强得多。由于三国领事的支持,外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