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香港历史
分的陈连升。

    英军陆战队用大炮猛轰守军的营盘,兵营草棚烈火熊熊。中国守军被琦善陆续撤走所剩无几,只有六百多名官兵,而英军则有一千四百多人,且有轻重火器等优良装备。陈连升沉着指挥守军,用地雷、火绳枪多次打退敌人的猖狂进攻。后来,敌人渐渐占了上风,全部守军撤入炮台抵抗。

    敌人占据了后山,舰上的敌人又纷纷登上岸边,和突入炮台的英军相会合,一同攻杀中国守军。各炮台间的联系完全中断了。一个个炮台被敌军攻陷。

    陈连升多处负伤,但仍不下火线。子弹打完了,炮药没有了,他就挥动砍刀和敌人拼杀,英军多人排枪向他射击,他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其子陈长鹏呼喊着冲入敌阵,浑身如血人一般,他一连剌倒五六个英军士兵,自己也被英军砍中数刀,最后惨遭破腹而亡。经过近一天的血战,沙角炮台终于被敌人攻占!义律攻下沙角、大角后进一步要挟琦善,紧接着又占领了香港岛……

    琦善一步步陷入被动,被义律牵着鼻子走进了他事先准备好的圈套。手中没有可资之兵,心中没有抗敌大计,只靠一味取悦英人,洋人内心又把他轻看,把他像面团般捏来捏去。国人皆日可杀,把他当作十恶不赦的国贼。琦善内外交困,完全没有了当初的威风。

    琦善懊恼万分,后悔来粤投机不成,弄不好还要丢掉前程,终日阴云密布,叹声连连,风光不再。

    沙角、大角被英占领,琦善一直没有驰报京城,他想把此事隐下来。他心里清楚,英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是想打别的主意,等过些天,只要答应他们别的条款,他们会归还的。现在报京,就会在朝廷里多一份怪罪和埋怨。道光就会知道自己的无能和懦弱。于是他就守口如瓶。

    然而,沙角、大角失落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北京。

    是广东巡抚怡良上奏这一消息的。

    当林则徐得到沙角、大角被洋人攻陷的消息后,立即写信给怡良,让他将实情单衔上奏,不然的话,将来朝廷追查,恐不免于波及。琦善极有可能采取不报官的态度或是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极有可能诿过他人,这些对怡良都是不利的。林则徐的话起了作用。怡良是广东巡抚,在自己的辖区出了事,如果不报,就是欺君之罪,如果等琦善去报,谁知道他会胡吣些什么?

    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知道了琦善在广东向英军卑躬屈膝失地求和的实情。

    一道又浓又重的恼怒写在了道光帝的心里……

    然而英军并不就此罢休。

    1841年2月23日起,英军开始攻击虎门要塞。

    中国守军在关天培和麦廷章率领下,与英军血战数日,终不能支,使虎门陷落敌手。关天培以身殉职。据说他临死前手执佩刀,虎虎生风,将蜂拥而上的英军一一砍杀,敌兵竟不能前。后调来大炮,关天培当胸被炮弹击中,但他仍双目怒张,挺立不倒……虎门失陷了。

    义律手中又多了一张王牌。琦善心中又多了一份恐慌。

    林则徐得知虎门失陷,关天培、麦廷章为国捐躯的噩耗后,挥泪写了一帧挽联: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填,闻异类亦钦伟节,归魂相送面如生虎门战事仍然是义律一手制造的。他的目的仍是给琦善施加压力。因为琦善虽然软弱,但却从未在任何协议书上签字。

    1841年1月20日,义律发出公告,宣布他和中国钦差大臣已经签订了初步协议,其条款如下:香港本岛及其港口割让与英王。大清帝国对于香港商业应征收的一切正当捐税,按在黄埔贸易例缴纳。

    赔偿英国政府六百万元,其中一百万元立刻支付,其余按年平均支付,至一八四六年付清。

    两国正式交往应基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1997·香港回归简介 >中国1997·香港回归目录 > 第三章 香港历史